妻子看了以后,大为生气,逼我去把镜子换掉。她说:这个镜子不好,你要买那种照起来显瘦的镜子。
镜子还能显瘦?显瘦的还是镜子?我百般不解。
妻子却说我老土,她说,这是如今的盛行趋向,那种照起来实打实的镜子,如今都堆在店里没人买。
我依然犹疑,问:一个照得和真人不一样的镜子,有什么用?
她说:这种镜子早上临出门前照一下,一天都有好意情。
我因而而无语。人家都把心情搬出来了,我还能说什么?
于是我扛着镜子又跑回玻璃店。店员的一句话让我茅塞顿开:不用在乎本人终究是什么样,你只需关怀本人在他人眼里看起来什么样。
人的自我,不就是这样一个东西?
单独一个人生活的时分,我们或者变成狼孩,或者变成猴子。不论怎样说,我们很难认识到本人是一个人。鲁滨孙就算漂流上了荒岛,也一定要找一只鹦鹉陪他说话,不然恐怕年深日久,他也会遗忘本人曾经是个人。
最早发现这个道理的人叫詹姆斯,他是哈佛的心理学教授。他说,人们有才能把本人当做一个与己无关的客体,然后在对这种特殊客体的察看中,发现和完善自我。换句话说,我是谁?谁是我?要认清本人,首先就要把本人当做一个生疏人。
詹姆斯把这种“自我”分红了物质自我、肉体自我和社会自我。其中,社会自我最重要。物质自我就是我们的身体,肉体自我是我们的思想。但是人怎样认识本人呢?还需求经过社会自我。
库利把这种思想发扬光大了。严厉说来,库利不是一个心理学家,而是社会学家。但他有个十分著名的思想,叫“镜中我”,却是从詹姆斯的自我类型思想里开展出来的。他说,自我,源于社会交往。人对本人的认识,就像看镜子。假如没有其别人的反应,人就像没有镜子,永远也不晓得本人长什么容貌。
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话:我为你骄傲。不过想想看,什么是骄傲呢?骄傲是一种自发产生的觉得吗?不是。固然这种觉得看似产生于我们本身,但假如没有其别人的目光,我们怎样晓得什么是骄傲,什么是可耻?那些对我们很重要的人,他们一句悄悄的赞同,说不定就让我们自信心百倍,这是由于在这个过程里,我们感遭到了外界的肯定。
其实我们都是在互动中寻觅自我的人。我们看到其别人的姿势、表情,听到他们的话,然后从他们的观念里发现本身。我们研讨其别人对我们的态度,然后纠正本人对本人的见地。
所谓标签作用,其实也正是来源于这样一个原理。当整个世界都给你贴上一个标签的时分,人很容易就认同这种标签,从而依照这个标签行事。就像假如一切的人都说:你是个坏人,你就会不自禁地默许这个见地,然后像个真正的坏人那样做事。归根到底,这都是外界对人的影响。
那天回家,我拿着新镜子对妻子说:镜子能够给你,但是你要记住两件事:
第一,你的身体看起来并不像镜子里那样的好。镜子给你的音讯是错的。你能够自我满足和沉醉一下,但一定要记住本人真实的样子,记住你其实还是有点儿胖的。
第二,你虽说胖,但也没太胖。所以假如要是有人攻击你的体重,要记得回击。
镜子和其别人的类似之处就在于,我们都希望从中看到真实。无论是好心的谎话,还是歹意的诽谤,都难免让我们对本人有不实的认识。晚上妻子说:你还是去把镜子换回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