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很努力却做不到呢?

发布时间:
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狠一定要做到某事,但又常常一定没有做到某事。比方我常常发狠应酬不喝酒或少喝酒,可是常常在夜里难受醒来时懊悔,然后再发狠。
为什么会这样呢?思来想去,初步觉得有两个缘由,一是发狠时疏忽了情境,二是发狠时认识到位了,但潜认识还没有到位。
以发狠控制喝酒为例,先详细说说一。我们在发狠的时分,常常是只是感受和认识在参与,就是我酒喝多了难受,还认识到这样对安康有害,而我又是十分在意安康想长生不老的人,于是就发狠下次一定少喝以至不喝。然后我在赴宴路上就重复提示本人今天要少喝,可是到酒场啊——
场景一:“天哪,那不是十几年没见的老同窗、曾经的梦中仇敌巩俐吗?巩同窗酒量大,无论如何得多陪她几杯——男人不能说本人不行哦!干!”
场景二:“老于,今天这场要是喝得尽兴,我们的协作一定成……”
场景三:“来,这位新结识的美女,说你美女不是恭维你,而是你真的美。酒逢美女千杯少,干!”
看着没有,我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被情境打败的。
心理上有关于这种现象的科学解释。
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的著名公式:B=f(P*E)。B=Behavior,P=Personality,E=Environment,f=function这个公式的意义是说:一个人的行为(Behavior)是其人格或个性(Personality)与其当时所处情形或环境(Environment)的函数。换句话说,人的表现是由他们本身的素质和当时面对的情形共同决议的。
著名社会意理学家勒温以为:生活空间表示各种可能事情的全体,是在一定时分决议个体行为的全部事实的总和,包括人和环境,人则是一个“生活空间的变异区域”。行为是生活空间的函数,即这个人与其所处环境的函数。人及其所处的环境这两个互相关联的变量,在“一定时间的场”中发作变化而产生出各种行为。任何行为或任何发作在心理场的变化仅仅取决于那个时分的“心理场”,取决于内在需求和四周环境的互相作用,其行为方向取决于内部与情境力场(环境要素)的互相作用,其中内部力场的张力又是主要的决议要素。他据此提出公式:B=f(P?E)。其中B表示个体的行为,f为函数,P表示人,E表示环境。勒温“人的行为是个体与其四周环境互相作用的结果”的理论,从个体要素和环境要素的互相作用来调查人的行为,提醒了人类行为的根本规律。
所以,再发狠一定要认真谨慎思索各种可能的情境,然后制定应对战略,再重复演习。
方才以发狠少喝酒为例谈情境要素,下面再来说说缘由二:潜认识。
我们发狠的时分,常常带有激动性和暂时性,时过境迁,狠心就淡了以至被遗忘了。我们对不做某事的理由及好处没有深化的考虑和领悟,这充沛阐明,我们所谓的发狠只是认识层面的而不是潜认识层面。而我们不由自主就能做到某事,常常是由于我们在内心深化充沛认识到不能做,有一种不由自主的自制力,以至习气成自然,就像我们烤火时不会把手直接放到火上烤。而要把不做某事的认识变成潜认识,需求深化的考虑,明白做不做某事的利和弊,然后还需求重复的强化锻炼。少喝酒,不是光在去赴宴的路上才提示本人,而是在平常以至每天都要提示,“小喝怡情大喝伤肾”,重复念叨。一旦违犯承诺,要对本人停止责罚,绝不饶恕。
关于从认识到潜认识,心理学上也有科学的解释。
潜认识,心理学术语。是指人类心理活动中,不能认知或没有认知到的局部,是人们“曾经发作但并未到达认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
冰山理论:是萨提亚家庭治疗中的重要理论,实践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外表很少的一局部——行为,而更大一局部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包括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念、等待、盼望、自我七个层次。萨提亚形式借助冰山隐喻来探究人们不同层次的自我,倡导对一切的体验程度展开工作。鼓舞人们将留意力转向他们的内在过程,而不是只关注内容,并把他们带入察觉中,并转化这些躲藏的观念、信心、感受和等待,成为正面的能量。
以上是对缘由二的解释。《中庸》里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提示我们要坚决地执行;《道德经》里有“大道至简,知易行难”,还有“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其实世上说到做到的人没有几个,人人都可能有发狠没做到的阅历。一两次做不到不要放充弃,继续发狠,继续强化,渐渐还是会做到的。
所以,虽然发狠有风险,操作须慎重,但狠还是要发的!
知春寒
编辑:知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