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理性信念可消除焦虑

发布时间:
知春寒拖延这个缺点,有时分看起来没什么大不了。很多人都有过把该干的工作拖到最后,最后期限要到了才加班加点赶工完成的状况。以至有时分由于时间的压力,人变得更矫捷、更专注,工作反而完成得更快更好。    
但是,拖延并不总能变成这样的好事。当拖延曾经构成习气,事无巨细,以至在本人十分看重的问题上都拖延;当本人深深地被其搅扰,无数次寄望于“第二天”能改动但还是不由自主地拖下去的时分,拖延就的确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需求认真的面对和处理。
由于拖延工作的时间根本都是在玩,拖延常常被以为是懒散。但是它并不只是懒散这么简单。想想拖延可能的结果:失去重要的时机,各种负面心情的搅扰,如失去时机的负罪感、效率低下的无能感、旷费光阴的空虚感等,这些足以让很多懒人变勤快。假如这么大的代价都不能让一个人放弃拖延,那么就有理由置信,拖延关于这个人而言,存在某种不小的价值。
拖延是一种推延停止任务的行为,这种行为标明了我们对所拖延的事情的真实态度:抗拒。我们需求做一件事,但是真实的内心由于种种缘由又抗拒去做,这就产生了内心抵触。假如个人能认识到并英勇面对抵触,就能采取积极的方式停止处理,看哪些理由更合理、更契合本人的利益,然后决议能否要做。
但是很多抵触并不容易处理,触及客观理想,触及我们持久已来根深蒂固的信心,面对起来会产生宏大的焦虑。于是我们只好无认识地采取拖延来逃避面对。所以,拖延实质上是一种维护本人暂时免于内心抵触和焦虑的手腕。
比方小佳,她拖延写稿,其实是对工作不称心的表现。所以她会说“生活安定庸”,“没有好选题”、“好时机”,“短少点燃激情的时机”。这样的问题原本能够经过更积极的手腕来处理,要么换一个契合这些请求的工作,要么认识到本人这些请求并不合理。作为记者,她有义务主动搜集选题,也有义务寻觅点燃激情的时机。但这个问题触及的自我批判和改动太大,小佳或许潜认识不愿面对。假如换工作不理想,又不能改动本人,对现状的不满就变得无解。每个让本人必需面对现状的写稿任务都成了焦虑的来源,拖延成了独一的缓解手腕。
既然拖延的实质是为了缓解焦虑,要想不再拖延,基本的方法就是要晓得焦虑来自哪里,并且想方法处置。焦虑有时会来自任务自身,比方一个厌恶拾掇的人面对一个杂乱的屋子;但更多时分,焦虑来自事物背后潜藏着的,我们对本人、对事物的不合理信心。
假如一个人以为本人做事应该绝对圆满,她就可能很难开端一件事情,由于每个环节都必需精准,以至出门也必需要“整点”才行;假如以为“勤奋是一种对智商的凌辱”,为了不与这个信心抵触,她就会尽可能不让本人努力;假如以为失败是可耻的,本人绝对不能失败,那么在面临没有绝对把握的任务时就会十分焦虑。这就是沈洁的状况,为了与本人“聪明得不需求努力,也不可以失败”的信心分歧,她直到考前一个月才开端温习,却由于任务自身的宏大压力和对失败的恐惧瘫痪了行动力。
既然行为会与抱持的信心相分歧,要改动拖延,就要从处置不合理信心开端。我们能够经过关注本人的自我对话来辨认脑海中招致抵触、障碍行动的不合理信心。留意本人在拖延之前和拖延之后脑海中的念头,特别是那些带有“必需”、“应该”的想法,它们常常代表了指使着我们的僵化信心。一旦辨认出,就能够理性地对待它们,构成更合理的信心。事实上,不合理的信心常常经不起审视,一旦被我们察觉到,就很难再支配我们。
但是观念的改动仅仅是第一步。必需看到,拖延的本源固然在于心理,拖延这种行为形式却决不可能仅凭想法的改动就自动消弭。我们也不可能靠环境的改动一夜之间洗心革面。长期构成的行为形式只能靠行为来渐渐消弭,用新的良好的习气来替代,没有捷径可走。
这个过程并不轻松,好在曾经有了不少关于拖延的研讨,提供了很多可自创的方法,比方记载本人的拖延、制定合理的方案、奖励本人的不拖延、压服本人开端工作,哪怕只工作五分钟等。但是要处理拖延,最重要的或许是不要一开端就希望铲除它,而要把拖延作为本人的一局部从心理上接纳,这样才干应对向着“不拖延”行进过程中的挫败和重复,而不至于泄气下来前功尽弃。要与拖延战役,耐烦、宽容和坚持,三者都十分重要。
编辑:知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