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是一种态度,而不是一种技术

发布时间:
知春寒心理治疗到底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地,在一次心理治疗中一位来访者提示了我,她说我提供应她的不是“技术”而是”态度”。细细想来,很多的时分心理咨询不是提供某种特定的技术,来协助求助者改动“问题”,而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问题”,或许这时问题就不成其为问题了。治疗中很多来访说的比拟多的一句话是:治疗是对我原有观念的一种推翻。
            为了更好的阐明这个问题,下面我给大家举一些例子:
1、     比方有“赤面恐惧”问题的来访者,很多时分他们来寻求治疗,是为了协助消弭“脸红”的现象,但是真的有技术能够让人控制本人的脸红吗?看似有一些办法能够协助我们控制脸红问题的呈现,比方空调不要调的太热,或一些放松技术让我们放松下来。但这种办法是真正的治疗吗?关于赤面恐惧来说,或许我们要处理的似乎对脸红的恐惧,而不是脸红自身,简单来说就是改动我们对脸红的见地和态度,而不是消弭脸红,正是很多人对脸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恐惧(比方会影响人际,会让他人看不起,会让本人的事业失败等)才让我们如此敏感,所以当我们对脸红的态度改动了(脸红就算是个缺陷,也总不至于让本人事业人际失败,毕竟重要的是我这个人,而不是脸红了没有),问题也就随之不存在了,所以重要的是态度,而非技术。
2、     有些问题不像余光恐惧,脸红等问题这么明显,比方存在一定强迫性人格特种的人(过于追去圆满,谨小慎微的人),常常会为了很多小的事情而纠结和心烦(比方我这件事情做的对不对?或他人能否会对我称心?等)固然心理治疗中有“技术”能够让我们面对这种不安,当假如我们用了一切的技术都无法从基本上处理的话(就像,洗手原本是一个让我们变得洁净的“技术”,但是当我们一天洗手100次都觉得脏的话),那么问题似乎就出在态度,而非技术(或许不是手脏,而是你对手的干净度提出了过高的请求),同理,江山易改本性难以,假如对一些事情的敏感和担忧原本就是你性格中的一局部,那么似乎我们需求降低对本人的希冀值。
3、     再比方,有些家长由于孩子阅读障碍来做治疗,当然一些行为和阅读的锻炼能够改善这种状况,但是当一个九岁的女孩能够轻松的阅读我的专业心理学书籍的时分,我不由要疑心,到时是女儿有阅读障碍还是母亲“病了”。一次一个男孩由于智力问题前来做治疗,当然智力的问题似乎没有什么好的技术能够改善,但当我们深化接触后发现,或许问题并不出在智力,所以也就不需求什么技术来改善智力,而问题出在心态,正是本人给本人提出了过高的请求,当本人达不到的时分才会觉得本人智力和才能有问题,所以我们要改动的是对本人的态度,而不是用技术改善智商。
4、     心理治疗中的技术很多,比方放松技术;认知争辩;角色扮演;系统脱敏;自在联想等,但当我们运用各种技术的时分要深思一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处理的问题到底是不是个问题,还是“问题因处理而存在呢?”,在者,技术用在这个情形能否恰当(比方放松锻炼,假如一个人的慌张在于心理,而不在于身体,那么肌肉放松将无法到达理想的效果)
            好一个“问题因处理而存在”,很多时分一些来访者由于抑郁问题来治疗,其实问题不在于抑郁,而在于错把本人当成抑郁,所以这时要让来访者认识到,抑郁不是那么“简单”;假如来访者由于“余光恐惧症”来停止治疗,那么问题并不是余光的问题,由于每个人都有“余光”所以余光不是病,而是把余光当成病。一些因焦虑慌张前来治疗,结果发现他是不允许本人存在慌张,所以才变得愈加慌张;一些人由于失眠前来治疗,或许治疗并不是教会来访者如何不失眠,而是假如不惧怕失眠,由于不惧怕失眠才干真正睡个好觉    。。。。。。
        当然,治疗不能没有技术,但是不能对心理治疗技术停止滥用,由于运用技术就有个潜台词“这个是个问题”,由于是问题,所以才用得上技术。但来寻求协助的来访者真的存在那么多“问题”吗?最少在我的治疗理论当中,我发现最少有一半左右的来访者原本没有“问题”,而把不是“问题”的问题当成“问题”,才形成了搅扰,所以治疗需求的就是一种态度的转变,而不是技术的治疗。
编辑:知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