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摆脱6种新时代的上瘾症

发布时间:
知春寒说到上瘾,除了众所周知的烟酒上瘾,还有人留着手机、有人零食不停嘴、有人疯狂爱运动…这些不起眼的小习惯可能都是“上瘾”了。沉溺于被需要、公认的感觉压力成瘾 更多地涉及合作压力成瘾这不是自找的吗?这听起来不可思议,但事实上,心理学家发现“压力瘾”的人并不少。在工作场所,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情况“工作狂”他们不是因为生活而被迫努力,只是想通过工作来展现自己的价值、证明自己的能力。这种人 美国人对工作的压力似乎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狂热的程度。但是他们没有我没有意识到如果工作变得“沉溺”或“强迫”,会提前燃尽人生,失去快乐和幸福。美国压力研究协会主席保罗·洛克教授指出,压力会使一些人变得更加“肆无忌惮”的投入工作。这样的人往往不是沉迷于压力,而是被需要、被认可的感觉。苏州荣格心理咨询中心主管王国荣说,当他们停止工作时,他们会不知所措,觉得休假放松是可耻的…保持高压状态往往来自于一 内心的不安全感和对自己的不认同。那么,如何让自己对压力变得敏感呢“脱瘾”呢?保罗·洛克建议:首先,你要学会发掘自己工作之外的价值,比如做一些慈善志愿者、帮助周围邻居等;其次,多和亲朋好友交流,找出自己的优势,以及生活中值得托付的人或事;第三,培养一些爱好,和朋友分享;最后,在工作中多参与团队项目,减少对个人英雄主义的过度追求。缓解疲劳,填补内心的空虚零食瘾 喝水散步开周小姐 的抽屉就像打开一个百宝箱:饼干、牛肉干、果冻、杏仁、奶茶…几乎所有你能想到的零食都有。对她来说,随时拿着零食就像上班时拿着鼠标一样自然。根据“饮食健康调查网”显示,61%的人(除了三餐和高热量饮料)偶尔或定期吃零食。26%只是偶尔吃点零食,35%有些人有长期吃零食的习惯。零食成瘾更多的是一个女人 的专利。陕西省人民医院心理门诊主任医师张天步这家美国医院说,许多人没有不停地吃零食,其实是为了缓解压力和疲劳,或者填补自己内心的空虚。 这种吃法不是因为“饿”或者“馋”更多的是在食物唾手可得的情况下,对自己的无意识放纵。零食瘾”不会给身体带来太大的伤害,但是长期积累可能会导致热量过高。要对抗零食成瘾,首先要从规律饮食做起很多人在早上吃很多零食之前,忽略了早餐的重要性。因此,一定要按时吃早餐,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为整个上午提供足够的能量 的工作。第二,尽量准备低热量的、有嚼劲的零食可以带来饱腹感,通过咀嚼减少热量摄入。第三,多喝水,工间多起来走走,可以有效控制零食成瘾。永远专注于下一次异性恋爱成瘾感激周围人的爱对有些人来说,爱上一个人,对另一些人来说,爱上那种“热恋”的感觉。很多年轻女孩沉迷于各种精彩的爱情故事,渴望自己成为女主角,享受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当所谓的“爱情”不仅仅是日常用品,他们变得失望了、沮丧,可以 不要等着结束一个段落“没有激情”关系,去找新的“真爱”研究显示,有“爱情瘾”的人并不在少数。这些人对多巴胺感兴趣、催产素和其他爱情荷尔蒙“上瘾”无论爱情生活是否幸福,恋人的爱情已经成为心理上和生理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总是把目光放在人生的下一个异性身上,哪怕最后只剩下痛苦和失落。也有一些人因为幻想而逃避现实,花大量时间看言情小说、看爱情电影,在虚拟空间追求美好的感情。对于沉溺于爱情的人来说,首先要学会的是爱自己。只有爱自己、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摆脱对幻想的执着。其次,多关注家庭、友情,让自己走出爱情的死胡同。再美好的爱情也要过平淡的生活。最后,学会欣赏身边的伙伴虽然他们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完美,但是当你生病的时候,他们会照顾你、当你跌倒时帮助你的人。当你不 不运动,你会焦躁不安,沉迷于运动 新口味,王先生 他最喜欢的运动是跑步他坚持每天早上跑步,风雨无阻。如果你不 如果有一天你不锻炼,你会变得焦躁不安、心情郁闷。有一次,他感冒了还坚持晨跑,结果病拖了半个多月。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每天锻炼的人可能会上瘾。因为锻炼可以促进所谓的“快乐激素”或“年轻激素”内啡肽的产生使身心放松、一种愉悦的状态,比如酗酒、赌博也是一种类似的乐趣。 美国《about》杂志特约撰稿人、心理学博士伊丽莎白·哈尼指出,运动值得提倡,但过度运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不仅有利于保持健康,还可能赋予心肺功能、肌肉骨骼系统带来损伤,影响睡眠。要克服运动成瘾,可以采用以下方法首先,选择多种运动形式,不要做运动不要长时间从事一种运动,比如跑步、游泳等。第二,参加一些集体项目,比如乒乓球、篮球等,增加竞争力。第三,挑战一些特性、高难度的运动,比如攀岩,给自己一种新的味道。第四,运动的时候带上父母、配偶、孩子,多和家人沟通,避免过分关注运动本身。没有目标,你会无止境地浏览信息立即关闭电脑“我只要坐在电脑前,每隔两三分钟就会刷新一次BBS论坛、新闻网站,生怕错过什么新闻。小刘告诉记者,他没有 他不想获取任何信息,有时他只是下意识地去网站,每天浪费了很多时间,影响了他的正常工作。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的孙彼得教授把这种药“症状”定义为“信息成瘾”,多见于25岁至40岁的高学历人群。他们每天花很多时间上网和看报纸、杂志,尽管如此,心里还是不踏实,害怕错过“重大消息”一旦网络被封锁、停电等,会焦虑、我比较浮躁,可能会有身体上的症状,比如失眠、头痛、恶心呕吐等。大量不自觉收集信息的人,往往是因为在生活和工作中缺乏目标。王国荣说: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我们会无止境地浏览信息。还有一些人可能是出于一种控制欲,希望获得信息来掌握身边人或社会的一举一动。其他人,也许是因为“追求完美”希望能面面俱到。为了克服信息成瘾,你应该为你的时间做更好的计划。比如规定每天工作1小时,看新闻10分钟;先把重要的工作做完,再发微博,让生活更有序。同时,你也可以每周给自己定一个“无信息日” 关机、电脑,收齐报纸、杂志,花一天时间爬山,或者重新布置你的家来转移你的注意力。缺乏安全感,过于看重人际利益,交往成瘾 读书养宠物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感受:因为拉关系、害怕孤独等原因,总是把自己放进去“人堆”在学校里,我习惯于和各种各样的人交朋友、客户在一起。过了很长时间,如果你不 不与他人保持联系,你会感到不安,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周末一到,他们就开始忙于安排聚会、活动;网络一上线,我就和朋友一个个打招呼…仿佛一个人,被全世界抛弃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人可能患了“交际强迫症”或者“交际成瘾症”一方面,他们可能缺乏安全感,一旦与外界失去联系,就会感到极度孤独、空虚甚至恐惧。另一方面,可能是他们过于看重人际交往的得失,害怕社交圈维护不好,会给自己带来损失,所以会长期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这上面,形成一种依赖。如果“朋友”成为生活的依靠,只会失去自己。对于这样的人,最好告诉自己,朋友是因为共同的兴趣、爱与思想产生共鸣,而不是为了某种利益走到一起。另外,你可以试着找一些能让你开心的事情、开心的事,比如读书、养小宠物等并学会享受它“一个人的快乐”
编辑:知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