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发出“中秋紧急预警”:假期避免前往灾区

发布时间:
知春寒 
中秋月圆,万家团聚,这关于灾区的人民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前天,我们在报纸上看到,上海和四川两地的心理专家以为,中秋与“元旦”一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强调家人团聚的节日。这关于地震灾区失去亲人的灾民们来说,可能会面临一次心灵的震荡。因而,心理专家发出“中秋红色预警”,倡议社会各界以正确的方式给予灾区人民关怀。
各种慰劳活动表达关怀
事实上,在地震后第一个中秋节,社会各界都对地震灾区人民如何渡过格外关注,积极筹备各类送慰劳、捐物品等活动。关于在外地过节的灾区学生,学校、社会也特别“上心”。在报纸上就看到了很多关于相似活动的报道:上海南湖职校特别组织了教师学生组成“节假日师生意愿者队伍”,将在中秋假期中陪伴都江堰学生一同过节,教教四川上海话、一同到上海的标志性景点玩耍,或是一同学习交流等等。中秋节当天,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一切的住校生将与都江堰同窗一同“同庆中秋”,详细的内容正在“机密筹划”中。中秋节前夕,上海在四川当地的社工们将举行包饺子竞赛、兴趣运动会等活动,让更多灾区大众参与到社区活动中。……
中秋祝愿需求拿捏分寸感
“中秋祝愿、慰劳的分寸感拿捏十分重要。”复旦大学心理系主任孙时进对此特别提示,别由于好意给予地震灾区大众特殊的关怀,反而酿成负面效应,给他们一种心理暗示,形成情感压力。“不同的人接受波折的才能、自我调适和恢复才能都不同,四川人特别注重百日,百日祭奠之后,有些人就会觉得事情过去了,要向前看;有些人独立性较强,不希望再被人以同情的目光对待,不想再靠人。这些都需求我们细致地域别,用不同方式看待。”
复旦大学社会开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顾东辉则表示,关于在上海过节的灾区学生,不要让中秋节太“特殊化”,能够同看待其他外地学生同样的方式,而非强调四川灾区。“就当成是地震过后一个普通的节日。”而关于四川当地的受灾大众,他以为更应该注重平常社会关系的重建,比方在新的社区里经过居民主干设立腰鼓队、象棋班、歌舞队等小团体,重新营造一种完好安康的社会环境,重构人际关系、亲友网络。      
心理援助应淡化节日概念
    据理解,心理专家关于中秋慰劳的意见有所分歧。四川省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应用心理学研讨中心主任吕建国提出,中秋节前后,思亲的心情将为震后灾区人民亮起心理救援红色预警。而上海的专家却表示,我们应该置信人们面对任何突发灾难后的自愈才能,太过强调反而容易成为负面暗示。
       “由于有各种各样问题的存在,所以心理援助工作者达成共识才愈加重要。”上海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公室主任蔡忠说,灾后第一时间,上海的心理援助社工已入川。至今第三批第三批心理援助社工已开拔入川,按方案将在当地援助一个月。在对当地的走访和咨询后,最终决议“淡化”节日的概念。
    尔后,这一观念在专家中逐步开端达成分歧。昨日,上海市心理学会等五家单位在团市委社工办的见证下签署《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后社会工作和心理援助根本共识》,认可了淡化节日的概念。同时,“共识”对中秋活动也做出一些概述,在节前发动安顿点和其他聚居区的居民以栋为单位,选出担任人,树立社区指导下的自助组织,担任联络栋内居民,及时反映栋内居民的生活状况,以及组织一些相似于“上海一家人”当中包饺子之类的联谊活动,加强居民的“社区家园”认识;同时,上海已打算在都江堰学校和安顿点成立四个“向阳屋”,供青少年做心理辅导。
    “中秋只是365天中的一天,要过,不过也没必要太强化。”复旦大学社会开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顾东辉说道。
编辑:知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