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当“复仇社会”蔓延时

发布时间:
刀砍、投毒、纵火、驾车撞人,转型期的中国,报仇社会立功案件频频发作。
 天生杀人狂?肉体障碍者?性格有缺陷?报仇社会事情的集中呈现,恰恰和整个社会转型带来的急剧变化有关。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杨英发自北京    郑民生决议施行他的“复仇方案”:手刃30名“贵族小学”的学生。
 没有任何前兆。2010年3月23日早晨,小区阿姨看到郑民生像往常一样出门锻炼,他踏着小步,拍着一位晨练老人的肩膀说:“走,我们跑步去。”
 20分钟后,血案发作了。福建南平实验小学门口,郑民生手握尖刀快速走向学生人群,提起一名小女孩,直刺她的颈部,尖叫声四散开来,短短55秒,13名小学生倒在血泊中。
 他为什么滥杀无辜?南平政府给出的结论是:“与原单位指导有矛盾,辞职后谋职不成”及“屡次恋爱失败”招致心理扭曲成心杀人。但这种说法显然缺乏以服众,更多的人以为,这既是个人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从2001年“靳如超特大爆炸案”,到2005年“王斌余讨薪未果杀人案”,再到今年郑民生制造的南平血案,回望这一同起恶性案件,我们发现,每一同都各有不同,却又极端类似——看似独立的杀人事情背后是更为深入的社会危机。
 当杀人不再是“冤有头,债有主”式的复仇,而是面向公共群体的武力报仇时,就成为一种恐惧性质的立功,一些专家称之为“报仇社会立功”。
 刀砍、投毒、纵火、驾车撞人……
 梳理近年来发作的多起举国震惊的“报仇社会”案件,会发现这些案件主要有几种表现方式。
 跟南平血案类似,“最残暴”的报仇社会事情当属拦街杀人。2009年的“湖北随州特大杀人案”凶手熊振林,用斧头、锤子和叉先后残杀8人,其中6人是熊所雇用的渣滓站帮工和隔壁邻居,2人是其收容的智障人,再加上本人的情人及其年仅2岁半的孙子。
 名单上的“疯子”还有去年11月26日“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特大杀人案”凶手温铁栓、去年11月16日“昆明禄劝县特大杀人案”的凶手陈文法、2007年底“陕西省汉阴县杀人案”凶手邱兴华……
 此类手腕通常残忍而低劣。斧头、锤子、砍刀,他们操着并不复杂的凶器,指向的常常是与本身并没有利害抵触,更谈不上势不两立的无辜者。
 投毒则是“最荫蔽”的一种报仇社会方式。从2002年南京人陈正平汤山投毒,到今年宣布侦破的河北吕月庭“毒饺子案”,听闻者无不心有余悸。
 相较而言,纵火是“最不可控”的一种报仇社会方式。2009年6月5日,62岁的张云良将汽油携带至成都市9路公交车上,并成心引燃,招致27人死亡(包括张自己),74人受伤。同年12月12日,湖南益阳人刘爱兵则在他所在的小山村制造了一同招致12人死亡的纵火杀人案。
 驾车撞人则是“最随机”的一种报仇方式。今年2月1日,天津人张义民劫持一辆大客车,横冲直撞好几条大街,先后酿成22起车祸,致10人死亡、11人受伤。去年6月23日,广东惠州公交司机李国清为发泄不满,居然单独驾公交在市区狂奔,形成27辆机动车受损,4人死亡。
 而在此前的2005年9月11日,自感倍受歧视的农民工艾绪强劫杀出租车司机后,驾车沿北京王府井大街由北向南高速行驶,先后将9人撞倒,2人死亡,7人受伤。
 以至还有人选择外国人作为报仇对象。2008年8月9日,对生活失去自信心的杭州人唐永明在北京鼓楼持刀行凶致使一名美国游客死亡,行凶者随后跳楼,当场死亡。
 并非天生杀人狂
 在每一同报仇社会事情发作后,首先明晰展示的都是严酷血腥的立功现场,而凶手的面目常常在公众面前一团含糊。
 他们为什么“滥杀无辜”?肉体障碍者?性格有缺陷?理由似乎都不够充沛。
 梳理这些案件会发现,一些凶手在惨案发作前,简直没有迹象显现他们会转眼间变成凶徒。
 郑民生在邻居中口碑就很好,邻居说他跟人打牌,赢了钱便会请牌友喝饮料,输了钱也从不认账,他还常常替人免费看病,免费拿药。听说郑民生特别胆怯,一次牌局,郑与邻居发作争论,对方还未入手,只进步了嗓音,他就吓得坐下,手不停地抖,所以致今邻居也想不明白,他为什么有胆量杀人。
 张义民撞人案发作后,与张家仅一墙之隔的一位大嫂连连说,“他是个挺好的、挺不错的人……”
 而邱兴华杀人后并不及时逃离,在现场呆了10个小时,还留下借据,这一切都不契合常规。到底属于“变态人格”还是“肉体病人”,盘绕邱兴华匪夷所思的杀人动机,肉体病专家、法学界权威与主审机关堕入一场史无前例的争论之中。
 但毫无疑问,他们又不同水平地存在性格封锁的缺陷。
 “他们的性格常常被称为屈辱人格,一旦迸发就容易走上极端。”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如是概括。
 转型期的失意者
 但是个人性格缺陷只是制造血案的个体缘由,在夏学銮看来,假如报仇性复仇的凶杀案频频发作,我们就有必要看看社会自身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社会是什么?关于“郑民生们”来说,可能过于笼统。但比拟详细的是,他们多是被边缘化的“失败者”,长期处于被人漠视的境地,盼望受人注目,但却总是适得其反,经济困顿,婚姻生活不如意,生活圈子狭隘局促。
 依据国际经历,人均国内消费总值处于1000美圆到3000美圆的时期,也是社会矛盾较为锋利化的时期,同时也是社会问题多发期,而中国正是处在这个历史时期。
 熊振林曾说:“我对生活、生命、婚姻都感到比拟失望。”刘爱兵很想改动本人的家庭情况,却一直无能为力,在外打工,挣不到钱又受人欺负,回到家乡,连个同伴都没有。郑民生的生活也非常宽裕,邻居看到他与母亲兄嫂挤在一套房子里,冬天睡客厅夏天睡阳台,这同时也意味着婚姻困难,邻居揣测他案发前可能吃饭都成了问题。
 在复旦大学社会学者滕五晓看来,当前国内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的现状,增加了某些底层民众的不均衡感和自卑感,假如再加上某些不公正待遇,他们的长期压制很可能由于某一个小事或者突发事情,而最终因“个人仇恨”去“报仇社会”。
 以郑民生为例,他对社会有诸多不满,却没有明白的仇恨目的,作为失望的失败者,他最终选择了被以为只要有钱有势人家才干进入的小学的学生来复仇。案发后,被制伏的他仍高声嘶喊:“你们不让我活,我也不让你们活”。
 你们,你们又是指谁呢?所谓报仇社会,在这些凶手眼里,并没有落到某些详细的义务人身上,他们本人以至都没能弄分明内心黑暗的本源。就好像艾绪强在被捕后谈到在王府井杀人的缘由时说,“由于那里是富人汇集地”,“只能选择在那里与那些富人玉石俱焚”。
 让每个人活得有威严
 “我们有必要很好的深思社会对这些报仇事情应该承当多大义务,毕竟,并不是每个失败者或反社会人格障碍者都会变成理想中的杀人罪犯。”在承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讨员于建嵘以为,当前社会,由于公权利和资本对社会无节制的控制和掠取,形成某些社会个体生活在“恐惧”之中。
 其实,以滥杀无辜方式去报仇社会者的产生很难从制度层面加以根绝,毕竟,再坏的社会制度也顶多是逼你去对抗压榨者,而不是让你去滥杀无辜,但讨论杀人狂产生的社会本源并加以预防对减少相似事情的发作仍然有其积极的意义。
 在承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多位学者不谋而合地指出,要抑止报仇社会立功,处理好民生问题都是第一位的。
 例如,树立普遍的社会保证,给弱势群体树立一个不致失望的生存底线;突破各种掠取体系,包括国有企业变革对工人的扫地出门、医疗房产等范畴对百姓财富的掠取等。此外还需求增强对社会边缘人的物质救济和肉体协助,使他们能有威严、有希望的生活下去。
 此外,也应采取各种方法,使社会各阶级之间更容易活动、更有规则的活动。“只要合理化活动的增强,才干消解官民之间、贫富之间、强弱之间的构造对立。”于建嵘说。
 于建嵘强调,“应该让每个公民的努力和付出都能有恰当的报答,让恪守规则者得利;让每个公民都晓得宪法是社会的底线,从而能够合理地预判本人行为的结果。这样才干降低民众因不肯定性而产生的恐惧,防止南平血案式的恶性事情。”
知春寒
编辑:知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