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朋友分享的内容,虽各不相同,却似乎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如何克制外界的目光,跟随本人内心真实的感受生活?
有一位朋友,在很多年前内心就已觉得到婚姻并不合适她,很想放弃,但为了顾及父母的感受,不断凑合了好多年,直到再也无法凑合下去,才最终做了一个决议。当从这个婚姻里摆脱出来的时分,她感遭到从未有过的轻松,如今的她,做着喜欢做的事,过着充实的生活,对将来充溢了希望。她说几十年的生活阅历让她明白:人一定要跟随本人的内心生活,才干取得幸福。
还有一位朋友,遇到了两个人,一个是完整契合世俗优秀规范的,还有一个虽并不太契合世俗主流规范,但觉得到和他在一同,很自由,很开心。她的父母竭力希望她能和前一个朋友有一个结果,这样意味着将来的生活能够衣食无忧。她在理性与理性之间,困难地抉择,最终决议跟随本人的内心,选择后一个朋友相处。但由于母亲的不支持,固然有了决议,内心还是很忐忑,她是多么希望母亲能够了解她、支持她,让她跟随内心,寻觅属于她的幸福!
还有一位朋友,工作稳定,家庭调和,孩子也很优秀,几年前,当她准备和其别人一样,生活的重心放在安安稳稳等孩子结婚以后,怎样帮孩子照顾小孩的事情上时,孩子忽然决议出国继续进修!她的情感世界一下崩塌,关于一切的未知充溢着焦虑。备受焦虑与失落心情的煎熬,不得不被迫思索这样的问题:没有孩子在身边,本人的人生,到底要怎样走才干更幸福、自由?如今回过头来,她很感激本人的孩子,促使她这个母亲,在这样的年龄,认识到心灵生长的重要性,领会到任何时分选择本人想要的生活都不晚。
以上朋友的分享,让我感触很深,在倾听地过程中,我认识到一切分享的背后,不只有一个共同的主题,还有一个共同的基本:人格的独立!
人格的独立和年龄是毫无关系的,它只和我们内在与父母情感的别离水平及本人独立承当本人命运的才能有关系。
以上第1、第2位朋友的阅历,就触及到内在与本人的父母别离的问题,固然年龄到了大人的规范,但情感上却对父母仍然有依赖:做决议的时分,希望得到父母的支持,假如父母支持,就会觉得很有力气,假如父母不支持,就会觉得很无力以至很无措,即便我们内心晓得应该怎样做,我们仍然没有那份力气去那样做,或者即便做了,也无法豁然。
第3位朋友,看上去是和本人孩子情感的别离问题,其本质还是能够追溯到与父母的情感别离问题,只不过是随着情感对孩子的转移而转移了。
很多人,虽为人父母,但其内心还是一个孩子,把很多的希冀和焦虑投射到孩子身上。一方面希望孩子能满足他们未能完成的愿望,另外一方面本人焦虑的事情,不允许孩子去做。这就招致亲子关系颠倒了:父母像孩子一样请求着孩子,孩子像父母一样满足着父母。
假如父母的人格不独立,很难真正进入到孩子的内心,从孩子的角度和立场动身,去了解孩子、支持孩子的生长。
亲子教育成了社会的热点,大家都在聚焦如何与孩子互动,才干让孩子安康、快乐的生长。一大堆的应该这样或应该那样,却疏忽了作为家长的我们,曾经也是个孩子,在我们的生长过程中,由于环境的影响,我们也有我们的创伤和不成熟的中央,假如我们不去面对本人内在的这份创伤和心情,我们控制再多亲子教育的学问,面对孩子,该发脾气的时分,还是会发脾气,该焦虑的时分,还是会忍不住去焦虑......
当我们改变头生长本人,人格独立的时分,我们会把精神放在如何活出我们本人的精彩,做一个幸福、快乐的人。这个时分,我们才干放下等待、焦虑和操控,给到孩子的生长足够大的空间,让他们成为他们原本应该成为的样子,安康、快乐地生长。
心灵生长,任何时分都不嫌晚!幸福并不取决于我们的外在具有什么,而是取决于我们内在是怎样的状态。祝愿越来越多的朋友走上心灵生长之路,收获更多的幸福与自由。
知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