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中的经典短语和段落!

发布时间:
 
1.    单身生活方式可能有其便当之处,在一段时间里可能令人高兴,但假若一个人不能超越这种生活方式,就会招致心情和个人满足感开展的严重滞后。——埃里克森
2.    简言之,做父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我们的社会中,虽然哺育孩子是我们面临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但在这方面缺乏培训,对什么人能哺育儿童、怎样哺育儿童都没有规则,其结果是,很多儿童短少个人价值感,他们对父母感到惧怕,不晓得怎样与他们相处,他们担忧因他们不了解的缘由而遭到父母不公正的惩罚,他们感到不平安和不顺应,他们盼望暖和,他们需求支持,但却得不到。这些儿童感到怅惘、惧怕、焦虑。——凯伦.霍尼
3.    拥抱自在的关键是自发性——阅历并表达出我们真实的愿望。当我们晓得我们本人要做什么而不是他人希冀我们做什么的时分,我们表达出了内在的感情。——弗洛姆
4.    我们是单个的个人,对本人的行为要担任,要找到我们人生的意义,正是这样一些观念,使许多人感到恐惧,宗教使他们能逃避这种恐惧。因而,与某些人将本人与有权利的政治和社会力气联络起来的缘由一样,焦虑和不平安感使某些人转向宗教……---弗洛姆
5.    成人的眷恋类型分为
1)、平安型的成人,他们很容易与人相处及信任对方(既置信本人,也置信别人);
2)、逃避型的成人,他们疑心那些说爱他的人,惧怕离他们太近会遭到伤害。他们也因别离不可防止而惧怕付出情感(置信本人,而不置信别人。不怕被丢弃,但惧怕密切);
3)、焦虑—矛盾型的成人,他们对同伴的爱短少平安感,致使过于苛求对方,他们太希望遭到留意致使于吓跑了同伴(置信别人,而不置信本人,需求依托他人的肯定来证明本人的价值。不怕密切,但惧怕被丢弃);
4)、恐惧型的成人,这些人以为本人不值得爱……逃避与别人的密切关系,由于他们惧怕被回绝的痛苦(既不置信本人,也不置信别人)。
眷恋类型会影响我们的爱情关系……但我们应该为那些不平安型眷恋的人说几句宽心话。当这些人进入一个平安的长期的成人人际关系时,他们要想改动本人的眷恋类型也是可能的。
6.    存在主义哲学家以为,人们最终要对所发作的事情担任,这就是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根底,它能阐明我们为什么经常说“我必需”这句话,例如“我必需去上课”、“我必需去见朋友”等。其实,我们不一定非要干这些事,在某种水平上,我们能够不做任何事。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指出,在特定的时辰,行为是每个人本人的选择。
7.    好的人生,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状态;它是一个方向,而不是终点。——罗杰斯
8.    多数人是在有条件的积极关注环境中浙大的。小时分,我们的父母或监护人给我们爱和支持,但这些都不是无条件的。就是说,大多数父母都只是在孩子们满足了本人的希冀的时分,才会爱他们。当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不称心的时分,他们就收回他们的爱。孩子们逐步懂得,只要做了父母想让他们做的事情,才干得到父母的爱。孩子们需求的积极关注是以他们本人的行为为条件的。——罗杰斯
9.    到达目的能够取得有才能的觉得,但是真正的快乐是在过程中而不是获得胜利之后……只要当我们努力在每时每刻发作的体验中寻觅生活的意义和乐趣的时分,真正的幸福才干够降临……抵达目的并不是终点。斗争过程才干带来享用。幸福来源于控制本人的生活,而不是屈服于社会原则或别人的请求。
10.    自我流露与客观幸福感间的因果关系是双向的。一个人之所以可以自在地向他人流露本人的信息,是由于他自身是心理安康的人,而心理安康程度的进步也得益于对朋友、爱人的自我流露。成为一个心理安康的人的关键,是使本人更透明。我们要愿意并且可以向生活中的重要别人充沛地流露本人。当然,这关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很难做到的。我们通常会尽力防止他人发现我们身上的许多不被人喜欢的人格特性或者坏习气。我们惧怕会使本人堕入难堪的境地或者失去本人喜欢或崇拜的人的尊重。但是,一切这些欺瞒的结果是使我们愈加担忧,永远惧怕他人发现真正的本人……人只要经过自我流露才干逐步地真正认识本人。经过把感情转变成文字,我们会愈加认识这些情感,仅仅在头脑中思索这些情感是达不到这种认识的……用词汇来表达内心的觉得将使人“看见”本人的情感,并且能更有效地看待它们。——朱拉德(Jourard)
11.    男性和女性只要在合适本人的社会性别角色范围内流露时才被承受。关于男性来说,这通常意味着保存信息(隐忍、缄默);关于女性来说,则意味着开放和流露,但只是在有关社会以为是合适女性讨论的话题上……或许随着传统性别角色逐步被弱化,男性和女性和他们的朋友交流时都会感到愈加自在。
12.    “当一个人的社会关系网比预期的更小或更不称心时,孤单就会呈现”——你能够与他人只要很少的接触,但只需你对此称心,就不会觉得孤单。相反,即便你曾经有了很多朋友,但只需你依然感到需求更多更深入的友谊,你仍然会觉得孤单。
知春寒
编辑:知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