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心理症状调查:工厂成孤岛

发布时间:
联亚制衣厂的员工晚饭后在打篮球,他们希望本人的事业能像打篮球那样,展翅高飞。
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消费车间都显得格外繁忙。
对外来工停止心理辅导,企业需求政府的辅佐。张强摄
68%的外来工经常觉得孤单    八成外来工业余时间简直只是睡觉聊天    番禺石碁政府启动大范围心理培训    十多万外来工有望受益
文/本报记者    张强图/    记者邱伟荣(署名除外)
“你们在这里找到归属感了吗?”心理教师黄燕霞对一百多名外来工问道,现场鸦雀无声。“找不到?还是不想找?”黄燕霞又问……
这幕场景,发作在番禺区石碁镇的外来工心理辅导培训班的第一堂课上。随着外来工的心理问题日益遭到外界关注,这个具有十多万外来工的工业重镇从6月27日开端,着手组织一系列的心理引导活动。目前看来,长期荫蔽在工厂围墙内以及这个群体内心深处的心理问题,在这个平台上得到了集中的展示。如何有的放矢,是有待政府、企业和外来工本身合力图解的难题。
为了上好这堂课,黄燕霞做了精心的准备,幻灯片做得格外精巧。她长期为一所学校的学生提供心理辅导,给成年的外来工上课,她既兴奋,又慌张。
心理培训新颖而神秘
牺牲休息也要尝尝鲜
6月27日上午9时,黄燕霞早早地等在石碁镇成人学校的教室内。学校门口陆陆续续来了几辆大巴,几个工厂的担任人带着衣着工服的工人们走下了大巴。
工人们进工厂时都承受过职业技艺培训,但心理辅导对他们而言,是件新颖而神秘的事物,因而宁可牺牲休息时间也要来尝尝鲜。石碁镇活动人口管理中心的担任人通知记者,当他们把组织心理辅导的想法通知各个企业的担任人时,得到了积极的响应,都说“这确实是个大问题”。
黄燕霞随后剖析了一个浙江的年轻外来工“想不开”跳楼自杀的案例,她以为,当今外来工主要存在五方面的心理问题:“孤岛状态”引发的心理问题,缺乏归属感,失落自卑,被剥夺感,以及焦虑忧伤的心理。
上班之余“睡觉越睡越累”
专家倡议有空多进来走走
68%的外来工经常觉得孤单,80%的外来工业余时间简直只用于睡觉和聊天,即便偶然有些文娱活动,也以打麻将、打牌为主,单调乏味。有外来工反映,“睡觉越睡越累”,黄燕霞说,这是心理问题惹起的生理反响,她倡议大家“有空多去商业区走走,不一定要买东西”。
黄燕霞之所以倡议大家“多进来走走”,是由于外来工普遍缺乏归属感这一事实。“你们在这里找到归属感了吗?”黄燕霞对在场的一百多名外来工问道,现场鸦雀无声。“找不到?还是不想找?”黄燕霞又问。工人们的答复“七三开”,更多的人说本人“不想找”所谓的“归属感”。
“我们来这里,不就是为了赚钱养老人,然后回家盖房子娶媳妇生孩子吗?”几位外来工在交头谈论。
何登余,35岁,四川泸州人,初中毕业后来广州打工,在联亚制衣厂广州分厂一干就是19年。从最底层做起,他目前已是这家港资来料加工厂广州分厂的后勤主管。
当天,他带了20多名员工前去听课,从业19年,他还是头一回接触心理课程。何登余通知记者,跟他们那代人相比,已成为工厂主力的85后、90后更需求心理辅导,“我们那代人能吃苦,工资涨了就开心;85后、90后可不一样,他们对工资看得不如我们这代人重,但对开心与否请求很高,对企业的忠实度不高,管理起来有难度。有的90后男员工,由于指导叫他把怪异的发型剪掉,他就辞职不干了。”
只跟工友或老乡有交往
幻想联谊活动扩展交际
目前联亚制衣厂以史无前例的注重水平重新审视了公司的内部管理制度,比方:进一步完善厂区内的文娱设备,组织晚会、球赛,展开拓展锻炼等等,目的就是为了排解员工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在赏罚制度方面,经济上“只奖不罚”,惩罚的手腕定为批判教育。
此外,企业管理层面对85后、90后的价值观有了愈加深化的认识:“他们宁可少赚点加班工资,也不喜欢加班;他们喜欢在短时间内把手头该做的工作做完,一下班就走人。工厂提供免费宿舍,但至今仍有空床位,他们宁可自掏腰包,也要在外面租房子住。”
何登余以为,对外来工的心理辅导,仅靠企业本身很难做好,政府的辅佐十分重要。他已向石碁镇活动人员管理中心标明了“希望政府进厂辅导员工心理”的意愿,得到了积极的回应。工厂管理者普遍以为,每间工厂的详细状况不同,员工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也不同,政府进厂辅导,有助于详细问题详细剖析。
该镇活动人员管理中心的担任人通知记者,除了心理课程,联谊活动也是心理辅导的重要组成局部。不少外来工反映本人生活圈子小,觉得生活孤单无趣;假如流管中心能够多组织工厂间的联谊活动,他们的归属感会加强。
二十岁出头的少男少女往常已成为外来工的主力,工厂的产业性质不同,男女比例也不同,比方:联亚制衣厂“女多男少”,而集装箱厂“男多女少”,单凭一个企业,很难处理这些年轻外来工的恋爱需求。有不少员工寓居在厂区内的宿舍楼里,平常很少外出,只跟同宿舍、同车间的工友或老乡有交往,他们想经过联谊活动扩展交际圈的意愿都很浓重。
昨天黄昏,记者去到了联亚制衣厂的员工宿舍,员工们曾经吃完晚饭,有的在打篮球,有的在看电视,有的坐在宿舍里发愣。宿舍免费,床位上下铺,格局相似于大学宿舍。
年轻外来工多心存志向
工厂办管理学院助生长
记者在采访中理解到,有些年轻外来工心存志向,但他们普遍有这么一个困惑:“我们只懂消费产品,假如在工厂不断干下去又能怎样样呢?不还是外来工吗?这辈子就这样了。”
何登余经常用本人的阅历鼓舞员工,仅有初中文化水平,却做到了这家具有2000多名员工的大工厂的后勤主管,他很知足。据理解,联亚制衣厂也曾从高校大量招聘大学生担任管理者,但这些高学历年轻人的表现远远无法到达老板的预期,“心也不够定,在厂里待不久”。
一朝一夕,工厂的管理层就得出了一个结论:“劳动密集型企业,不以学历论英雄”——事实上,该厂担任消费的厂长自己也只是个初中文化水平的外来工。三年前,该厂成立了“联亚管理学院”,不计学历,选拔、培育有潜力的员工,带薪脱产培训,日后选拔,以化解外来工对个人职业前景的忧虑。
培训完毕后,他们将到各个车间当“小组长”,直接收理20多名员工,工资提升80%。若在“小组长”的位置上表现出色,则有时机升任“大组长”,管理100多名员工。“大组长”再往上升,就是何登余的级别——部门主管了。
“双职工”中有一人做到小组长以上,工厂还会提供设有厨房、装有空调的“夫妻房”。但奇异的是,每次管理学院选拔,都只要几十人报名,何登余以为,这跟外来工“长期不够自信”有关。
28岁的小胡是何登余的泸州老乡,从管理学院毕业后担任小组长,月收入3000多元,他说他目前充溢了激情,想在那里不断干下去。
据理解,联亚制衣厂在全国共有2万多名员工,总部设在安徽合肥,广州分厂自创的“管理学院”形式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行将在总部推行。
房价超出经济接受才能
但仍想把户口迁来广州
小胡很侥幸,他的妻子是在广州找的,是兄弟工厂的员工,四川老乡。小两口都打算在广州继续工作和生活下去,但他们坦言“并不会在这里扎根”,主要缘由是广州的房价超出了他们的接受才能。
胡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番禺区买套房最少要五六十万元,他们基本付不起,即便申请按揭,也还不起贷款。而在老家买房只需求一二十万元。
房子也是何登余的一块心病,虽然他已是部门主管。何登余的妻子也在广州打工,孩子11岁了,留守在老家,由老人带着上小学。他打算在孩子上初中后,让妻子回老家带孩子。到那时分,“留守儿童”的问题就变成了“夫妻两地分居”的问题。何登余说他很无法,家庭与事业难以统筹,是许多外来工家庭都正在面临的“两难”。
虽然受高房价和乡亲的影响,外来工们在广州扎根的意愿并不激烈,但他们中有相当局部的人希望可以把户口迁到广州。
29岁的陈迅是该厂的一名会计,由于老家在湛江,又是大学毕业生,行将推出的积分落户制极有可能惠及他。他的观念很有代表性:“如今办港澳通行证和签注都得回老家,太费事了;包括以后孩子上学的问题……我们希望可以享用到广州市民的福利待遇和便利条件。”
知春寒
编辑:知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