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接受心理咨询的年龄越来越低,独生子女父母为抚养孩子而烦恼。

发布时间:
知春寒和年龄稍大的初中、高中生相比,幼儿园小朋友和小学生上心理咨询室更“勤快”———在青少年咨询者中占80%,    
          这是上海市社科院青少所研讨员徐浙宁对申城665例非医疗系统的儿童心理咨询个案剖析研讨之后得出的最新结果。小小囡心理咨询比例更高主要和年轻父母的科学育儿观念、第一代独生父母的哺育焦虑等有关。
     第一代独生父母哺育子女有焦虑
       “上周壮壮竟然说了两次谎!被我看穿了,小家伙居然还耍赖皮!而且他最近常常由于一点小事就对人发脾气,我很担忧。”面对心理咨询师,5岁男孩的母亲吴小姐着急不已。她觉得打孩子不对,但尝试和孩子讲道理又行不通,急匆匆来求助心理咨询师。
       徐浙宁剖析,现代年轻父母有着相对更高水平的哺育焦虑。能够看到,学龄前儿童的父母大多数是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他们生长过程中相对更多地是享用“被照料”,而较少成为“照料者”,所以这些“独生父母”在本人为人父母的时分更可能由于没有照料经历而更多焦虑;同时,现代城市生活的慌张与压力,也使这些父母对本人的孩子有更高希冀,对本人的哺育角色有过高请求,所以潜认识中有更多哺育焦虑。
年轻父母更关注孩子心理安康
       三十出头的小罗夫妇俩除了保证6岁的女儿好好吃饱穿暖外,常常察看好好的行为和心情表现,一发现有什么奇异的状况就上网查阅,看好好是不是有什么心理问题,而他们也是心理咨询室的常客。前不久,他们又带着好好去见心理咨询师:“我们好好最近总是定不下心来,坐不了几分钟就神游海外了,她是不是得了小儿多动症啊?快上小学了,这样会不会影响以后的学习啊?”华师大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陈默说,固然有时这样的家长眼中的问题对天性好动的儿童来说并非问题,但家长对孩子心理安康的注重有利于随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
       徐浙宁研讨员发现,预防性的心理咨询观念随时期和城市开展在提升。年龄越小,其父母本身也相对更年轻,对孩子的心理安康开展更为关注,所以遇到问题求助认识更激烈,求助行为也更多;而中学生的父母相对年龄更大,对心理咨询的认同相对较低,而且随着孩子长大,对心理咨询的自信心也可能日益减少。
     7~11岁孩子心理更应受关注
       徐浙宁表示,除以上两个家长方面的缘由,低龄化咨询的特性也与儿童自身的年龄特性有关,年龄越小的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越强,而且不大在乎自我问题的暴露,所以更容易求助;而随着年龄增大,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闭锁性加强,独立性增加,也就相应增加了随父母前去或本人主动求助心理咨询的艰难。
       因而,7-11岁即小学期间是儿童心理咨询的关键阶段,10岁前是干预的敏感阶段,10岁后则干预难度越来越大。另外,由于小学阶段和学龄前的生活相比,有很大差别,容易暴露孩子的心理问题。而小学生的可塑性还比拟强,假如此时发现心理问题并予以及时合理的引导,效果将比拟明显。儿童心理专家、华师大心理学系副主任桑标以为此项研讨比拟契合实践状况,固然有些心理问题只要在各个特定年龄段呈现,但从总体上讲,心理和行为问题发现地越早,干预的空间和效果肯定越好
编辑:知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