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幸福观

发布时间:
                    2016年3月20日,受邀去中国安全综合金融部为其客户做关于幸福话题的公益讲座,接到这个约请的时分,真的有点诚惶诚恐,由于幸福是一个永久的话题,自古以来,不只是文学、历史、宗教、哲学、心理学等范畴热衷讨论、研讨的对象,同时也是普通老百姓不断为之努力的目的,以我如今的程度真的很难讲完好、讲透彻。所以与其说是一个讲座,倒不如说是一个分享更贴切一些,我能做的就是把我个人对幸福这个概念的考虑,以及从中获益的局部分享给大家,假如也能启示到某些人,那么就是最大的收获了,假如觉得没有收获,也很正常,每个人都是无独有偶的,都有本人的生长轨迹,都会遇到合适本人生长的方式、办法,只需坚持对幸福的追求不放弃,就会遇到本人的缘分。                    此次分享的内容主要有六个局部:一、分享《通心之歌》                    这首歌是由我的导师许金声作词作曲,由全人心理学导师班学员唱的,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分,被深深触动了,不由泪流满面。“我从哪里来?要向何处去......?”这是环绕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问题,假如我们找到了答案,那幸福自然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在分享的开端,我让大家放松,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这首歌,在听的过程中,去领会当下的内心状态,领会每天忙繁忙碌,到底过得怎样样。关于本人而言,幸福到底意味着什么?怎样才算是幸福?倡议大家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下,静静地问本人这些问题。能够协助我们更好地关注我们的内心。二、吃苦主义幸福观的误区                    幸福就是快乐,幸福就是没有痛苦和懊恼”,这是吃苦主义的幸福观。                    不晓得,这是不是也是你的幸福观,假如我们不断抱持着这样的幸福观不放,会让我们有很强的挫败感,很难有真正的幸福感。由于除非我们曾经成佛,不然人生是不可能没有懊恼和痛苦的。                吃苦主义的幸福观之所以容易被人承受,是由于它不需求学习,与人的本能状态接近。它满足了人好吃懒做的一面。避苦趋乐固然是人的天性,但它是需求深化或者需求改良的天性。               只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才干有真正的幸福感。    整体论的幸福观之所以有出路,是由于它才干够使人们得到最大的满足。但是,要产生整体论的幸福觉得,依托本能是远远不够的,必需经过一定的学习,或者必需要有相当的阅历。三、从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看幸福                一种原来主宰我们的需求有了相当的满足之后,这种需求的支配力就开端降落,另一种愈加高级的需求的支配力逐步上升,最后主宰我们的行为。需求的满足水平直接决议着我们的幸福指数。但是,需求的满足只是一个含糊概念,在环境、风俗、文化气氛的影响下,所谓“满足”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在生存、平安、归属、自尊等需求的满足中,个体必需要有恰当的抑制,把它们限制在一个合理的程度,才干有利于高层次潜能的发挥。     在现代社会中,自尊需求的满足是十分重要的,它是自我完成需求满足的必经之路。任何人在可以充沛发挥本人的潜能自我完成之前,都必需有自尊需求一定的满足。但不幸的是,它的满足常常是与消费联络在一同的,人们对物质的追求,除生活必需外,常是为了满足虚荣心,这就惹起了无休无止的竞赛,相互攀比,夸耀消费,以至堕落蜕化。这也就是为什么如今很多人丰厚收入,开着名车,住着豪宅,但仍然没有幸福感的缘由。这种追求恰恰会招致自我的丧失,使我们不能发掘潜能,表达本人最富特征的个性。                人永远不可能满足需求,永远会有怨言,正如怨言永远不可能消弭一样,痛苦也永远不可能消弭。但是,怨言和痛苦都有不同的层次之分。有低级的怨言和痛苦,也有高级的怨言和痛苦。    从低级的怨言与痛苦过度到高级的怨言与痛苦,这是人生的一种进步,也是幸福指数不时提升的过程。                     马斯洛关于幸福的定义:“幸福,就是有良好理由的痛苦;幸福生活,就是有真正值得体验的懊恼与忧虑的生活。”                假如你有意拈轻怕重,去做比你尽力所能做到的更小的事,那么我正告你,在你今后的日子里,你将是很不幸福的。由于你总是要逃避那些和你的才能相联络的各种可能性。                                                                                                                                                                                                                                                                                                   --马斯洛          四、全人心理学                                                                                                                                                                                                                                                            ”全人心理学“这一术语,代表心理学家许金声心理学研讨、心理学运用的态度和价值取向。               与当今世界心理学对应,“全人心理学”这一汉语提法较好地表现了人本心理学和后人本心理学的精华,即:      1、关注人的全面开展。      2、从尽量宽广的系统来看人。      3、对一切的心理学流派乃至文化持开放态度。在国际上,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肯?威尔伯在2001年出版了《整合心理学》(Integral    Psychology)。“全人心理学”这一概念也能够看成是对他的某些心理学思想的回应。                    假如一定要给“全人心理学”下一个定义,能够是:全人心理学是以充沛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不时生长和全面开展为目标的心理学,为到达此目的,它对一切的心理学以及文化持开放态度,从中吸取养料。全人心理学具有尽量彻底的开放性,同时也具有本人的个性和特性。它有一个中心的理论、办法、技术,这就是“通心”。它关于“通心”的注重,使它区别于其它心理学以及文化                 什么是“全人”?简单地说,是指全面开展的人,或者潜能得到充沛发挥的人。再详细一点说,做到下面任何一条,都能够称为“全人”:          1、安康能够分三种:身体安康、心理安康、灵性安康。所谓“全人”就是具有"身、心、灵"整合的“大安康”的人。          2、人有两次出生:第一次是经由本人父母的出生;第二次是经由本人的出生(人格)。所谓“全人”就是完成了第二次出生的人。          3、人有四种死亡:“生物学死亡”、“社会学死亡”、“人本心理学死亡”、“全人心理学死亡”。所谓“全人”就是超越了这四种死亡的人。          4、人的心理素质至关重要。心理素质问题能够从多种角度来了解,其中一种能够用聪慧力、情感力、意志力,即人格三要从来概括。所谓“全人”就是人格三要素均衡开展,得到最大限度发挥的人。          5、在人的动力构造上能够把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的五个层次扩展为七个层次,在生理需求、平安需求、归属需求、自尊需求、自我完成需求之上再加上"自我超越需求"、"大我完成需求"。人的需求满足的优势,应该至少开展为自我完成需求、自我超越需求的优势。人可以到达的能量最畅通的状态是大我完成。所谓“全人”就是“大我完成需求”曾经开端支配其行为的人。          6、人有两种根本的生存状态:独处与交往。独处状态能够分为三种:匮乏性独处;维持性独处;充实性独处。交往状态也能够分为三种:纠缠性交往、维持性交往、通心性交往。所谓“全人”就是独处时有最多的充实独处,在交往时有最多的通心交往的人。
五、从全人心理学人的根本生存状态理论    看幸福               我们在世界上生活,其状态要么是在一个人独处,要么是在与别人交往。人的这两种根本的生存状态缺一不可。短少一种,人就容易处于病态。由于假如只可以处于独处状态,只是独立的个体,没有领会与人交往的乐趣,不可能从人际交往中取得动力。假如只可以处于人际交往状态,他只依附于一个整体,是整体的一局部,他的个性不可以得到真正的开展。安康的生存状态,是这两种根本的生存状态得到均衡的状态。一个人生存状态的好坏,不是取决于他有几时间独处,有几时间交往,而是取决于他在独处时有几时间可以进入充实性独处,在交往时有几时间进入通心性交往。           经过这张图,能够协助我们明晰地理解我们真实的生存状态。1、在你的生活中,你独处占的比例是几?交往占的比例是几?2、你在独处时,匮乏性独处的比例是几?维持性独处的比例是几?充实性独处的比例是几?3、在交往时,纠缠性交往的比例是几?维持性交往的比例是几?通心性交往的比例是几?               这张图也给我们提升幸福指数明晰地指明了方向:即经过学习和努力,使我们在独处时,有较多比例的充实性独处,较少比例的匮乏性独处和维持性独处,在交往时,有较多比例的通心性交往,较少比例的纠缠性交往和维持性交往。                    经过这张图,也表现了通心的重要性。“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在生活中,但凡我们心里觉得有重复呈现的懊恼和不自由,普通都阐明我们与本人的关系或与别人的关系出了问题,而关系的问题,都能够追溯到我们与本人或别人不通心。只要通心才是处理懊恼,让我们活得愈加幸福、自由的基本的途径。增加通心力,能够增加我们的能量,改善我们的家庭生活,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进步我们幸福指数。                          既然通心这么好,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很难做到呢,缘由普通有以下三类:1、没有控制、运用必要的办法,即通心的黄金三要件;2、压力或者动力不够大;3、有某些心理问题、心理情结。                     前两个缘由,相比照较容易处理。后一个缘由,最好求助有才能处理这些问题和情结的专业人员。六、树立正确的心理消费认识                     传统心理学以为,只要遇到心理问题时才应当停止心理咨询,以至患了肉体病,该去肉体病院了才想到心理咨询。如今很多人对心理学的认识仍然留在这种旧有的印象中,心情不好的时分,普通常常选择购物、旅游、KTV或其他方式来缓解或转移。花几千元买件衣服,看得见,摸得着,很少人愿意花钱去找心理咨询师调整一下,没有认识到这才是最合算,最基本的处理之道。由于当内在能量状态提升后,当内心舒适的时分,外在穿什么都是舒适的,相反,心情不好,穿再朴素的衣服,还是会不舒适。人本心理学之后的现代心理学以为,心理咨询最基本的作用是协助人们生长,没有人是白璧无瑕的人,在这个意义上,能够说“人人需求心理调整”;另外,生长以及成为一个“全人”,是一个时断时续、永无止境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人人能够终身生长”。                     国外如今有一种观念被普遍承受:假如一个人可以定期停止心理咨询,那阐明这个人的心态是正常的,办事是靠得住的。比尔?盖茨就具有12名心理咨询师。在另一方面,停止心理咨询也是身份和位置的意味。                      随着经济的开展以及人们越来越关注本人的内在幸福指数,这种观念也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承受。
备注:以上很多思想和观念来源于心理学家许金声写的书《活出最佳状态》
知春寒
编辑:知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