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迅谈情绪自我调节

发布时间:
自我调理有两个层面,一是观念上的,一是躯体上的。我比拟喜欢经过改动观念来顺应环境,这里不外三条准绳:
    一、一切的痛苦跟你选择的观念系统有关,假如改动了观念,心理痛苦会不治而愈。为什么?由于我们的行为、思想、愿望常常被本人的观念系统限制,不能为所欲为的生活,这就产生痛苦。比方,我们观赏美丽的女性,并安然地在人群中表达本人的喜欢,一旦担忧被人呵斥为好色之徒,那种坦荡的之心就蒙上阴影。假如人能自行其是又不用承当义务微风险是很少有懊恼的。
    二、一切心理痛苦都有意义的,一切的体验对生命都是重要的。心理痛苦是自我在生长中的必经阶段,既然是生长的懊恼,也要靠生长去处理。假如明白心情的搅扰是一种人类生存的自然状态,快乐和忧伤是交替着的,开朗和沉抑也是交替的,像白昼与黑夜。能够把心情搅扰想象为一个不期而来的“客人”。家里客人来了,会让你觉得不舒适,不能那么随意了,行坐、穿衣要规矩一些,说话、做事也有了忌讳。但客人还会走,它不是你家里的人,这样一想就不是那么难受了。
    三、文化培养了人类的辉煌,也培养了人的存在的窘境。文化把无极的世界变成有极,把无序的社会变得有序,把具有动物天性的人从自然界剥离成为循规蹈矩的社会人。依照主流文化形式,每个人就必需削足适履去成为一个普通人,需求去个性,加共性来契合文化希冀。正如契可夫笔下《装在套子里的人》,我们正是被强行装入文化套子中的人。装在套子里的你不可能是没有压制的痛苦,假如你认同这个痛苦,那么痛苦就不再懊恼你,反倒成为你的资源。假如你不认同这个痛苦,希望没有它,或者试图快速消弭它,那么你就扩展了这个痛苦。
    躯体上的自我调理的方式有很多,数千年来,人们都在经过修炼的努力来取得更大的自我控制才能。修行正是从身到心,然后再由心及身,这就是自我调理或养身的窍门。大多数学者或著书人可能是由于本人的偏好,常常夸张某种自我调理的功用,似乎通知读者只需坚持你就能够重整心态,摆脱懊恼。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那种自我调理的方式是只要益而无害的。正如轻松的跑步锻炼也可能引发膝关节磨损一样,要很好的经过自我心情调理来完善心身,就要废除一些迷信,让人能够依据本人的特性来选择自我调理的方式或水平。不然,越想改善越被其累,出力不讨好。正如越想睡越睡不着,想睡的念头使本人的神经处在兴奋之中
      运动
    什么是运动调理
    大量的调查研讨标明运动能够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现代人越来越愿意把金钱和时间花在健身房,运动(跑步、打球、游泳、器械操)确实能够进步人身体的机能、知觉和控制力,增加血液循环,调理心率,改善机体的含氧量,让人的精神在短时间取得一种提升。心情懊恼是一种难以释放的负性能量,有节律的运动能够把这样的能量经过汗水释放进来。同样,当大脑由于心理压力疲惫不堪时,运动转移了对压力的关注,让我们不幸的心智取得喘息。
    质疑:
    虽然运动对人的心理心情有普遍的益处,但是我们很难得到一个运动能够让情感改善令人信服的解释。运动的时分,肌肉的收缩,心率加快,呼吸加深,实践上是增加躯体的慌张与心情的焦虑。很多人在运动后会有不短的一个时间处在躯体不舒适中,对想经过晨跑来明晰本人头脑的人,常常适得其反。假如真有点效果,那可能是清爽的空气带来的,而非你身体运动后的疲惫。运动也会诱发心情的冲动,看看足球场上或竞技场上的暴力你就晓得此言不虚。
假如你说运动固然增加慌张,但能够得到慌张以后的放松。但我们很快发现,运动会进步我们对焦虑的释放阈值,这个阈值像一个水库的闸门,我们把焦虑、懊恼想象为水库里装满的水。运动启动这个闸门,让焦虑流掉,身体就觉得舒适一些。糟糕的是这样的闸门有一个特性,需求每次增加力气才干翻开。这就是运动调理开端仿佛奏效,多几次身体就没有新颖感了,焦虑释放不了,人又回到心情的烦乱中,运动治疗渐渐失效。
    不适用人群:实践上绝大多数人是不合适运动治疗心情的。运动增加心肺、机体的担负,这也是运发动总是有那么多关节、肌肉病的缘由,而且衰老也快,寿命也不长。心情容易冲动的人运动是一种触媒,心情更难自控,由研讨证明,爱运动的人攻击性也比拟强。
    善用运动原理,慢跑。
    相对有效的是慢运动,比方太极拳、瑜伽、漫步、体操、慢跑。
    冥想
    什么是冥想:
    用想象描画一个充溢野花的田野;倾听瀑布的声音;深吻一朵怒放的玫瑰;飘浮在安静得湖面上,隐身在深山的静谧中等等。冥想是你在运用想象力来调理心身。对绝大多数人来讲,视觉的想象是比拟生动有力的。听觉想象就需求有音乐的诱导。实践上,想象主要是激起一种记忆,特别是身体的记忆,这个记忆是体验。有躯体体验(慌张、痛苦、喜悦、恐慌……)的记忆是不容易忘却的,所以有人说大局部的记忆是贮存在身体的皮肤、肌肉、内脏器官里,而非在大脑里。
      质疑1:
      冥想一个历来没有体验过的情形是没有几实践意义的。冥想一个你固然到过、体验过,却没有深入的躯体或心理记忆:温馨感,诧异,内心冲动等,也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冥想是一种记忆体验的唤醒,假如一个人终身忙繁忙碌,没有对大自然的兴味,没有对美的追求,没有对音乐的兴味,冥想治疗差不多是对牛弹琴。
      不适用人群:没有美妙体验的人冥想的时分不如找一个本人喜欢的词或短句,静静的反复,专注本人读出的字词,不去了解字词自身的意义,而是注重它的音节。这很像和尚念的经,藏传佛教中的七字真言:嘛、咪……,或“南无阿弥陀佛”。
      质疑2
      人的想象力受记忆和情感的约束,冥想的时分常常唤来的不是天使,反而诱发早年的创伤性阅历,比方创伤性顺应障碍的人是特别怕静坐与冥想的,痛苦情形会像开了闸门的水,不时的闪回。一切光线、声音、气息、滋味和身体觉得都与创伤的再次体验有关,冥想让她先入更深的抑郁中。有严重创伤顺应障碍的人最好不用冥想。
    善用冥想原理:重塑记忆
    与其冥想不如常回想本人的一些青春年华和高兴事情。假定本人有一个记忆的图书馆,翻开那些与积极阅历有关的记忆,重新唤起那些高兴,兴奋,享用、满足和骄傲感。把不好的记忆打包珍藏,再贴上封条。好的记忆是人们值得常常去阅读的中央,要多花点时间,应用闲暇的时辰对记忆停止回想、强化和添油加醋。记忆是要时时更新,所以,我鼓舞人去夸张以往幸福的体验,以此想象来调理本人。
    沉思
    什么是沉思
    沉思是一种思想的深奥。沉思可能具有最古老的历史,沉思是在早期的东方宗教信仰中开展起来的。沉思和祷告有许多共同之处,是指向肉体的一种修炼与沉淀。用沉思来调理本人能够加强自我认识,加强自我对心情的辨认、管理与控制力。
    沉思与放松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沉思和放松都需求一种肉体的集中,不同的是放松是渐渐掩藏住对认识的察觉,沉思却是渐渐强化这种察觉,经过重复考虑同一件事,直到本人穷极一种思想,产生相似开悟的感受。关注当下是沉思中独一最重要的概念,佛教将留意当下定义为“对当前的理想生活坚持活泼的认识”。留意当下不会导向自我认识的飘逸,只能是对压力和心情的接纳。心理的自我调理让人觉得是指向对理想苦恼的摆脱,这两者看起来是矛盾的。其实,两者并不矛盾,重复的考虑是会激起一种顿悟,顿悟也是更彻底的摆脱、去执着、去妄念、去烦思,这在佛教修炼里很强调。
    东方文化喜欢把沉思或冥想解读为打坐,它追求一种方式,坐的姿态,呼吸的方式。西方不太强调身体的形,更注重思想的指向。
    质疑:
    不过,缺乏顿悟才能的人做沉思却是有百害无一利。特别对强迫症病人来说,正是重复考虑,却不能开悟所留下祸根.增加自我的顿悟力是改善强迫病症很重要的技术。在央视作节目,面对一个每天纠缠在关门关煤气的男子,逼迫他每次反复三十次让他有了对病症的领悟,也让她的太太目击他能毫不腻烦的反复到十次八次,对他的才能信服不已。
    自我催眠
    什么是自我催眠
    我要说的不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协助人进入一种神思恍惚的状态的那种催眠,是议论一种丰厚多彩的自我催眠。什么是自我催眠?不论采用什么方式让你快速脱离理想,你就是在运用一种自我催眠。喝酒、做爱、梦想、运动、看吸收人的书、挺高兴的音乐、与人聊天无一不是试图在催眠本人。懊恼是需求一种觉知力,我们做什么事情,减轻我们对懊恼的觉知,让本人处在一种对痛苦的恍惚状态就是一种自我催眠。
    催眠现象很多时分都会自然的呈现,看一部电影,进入了剧情而失去理性的判别;听一个人说话,渐渐无条件认同说话的人;听一段音乐到了痴迷的境地;深爱一个人也至于无力辨认幼稚的骗局;对金钱权益的盼望招致一种人格的猖獗都是一种自我催眠,但愉悦和动力由此而生。
    质疑:
    很有兴趣的是,痛苦、懊恼、悲伤、自卑、丧失感、缺陷感、无力感也有催眠的才能,人被这样的事情催眠就堕入费事,再也看不到光明,即使是阳光绚烂也觉得不到。抑郁就是被这样的心情催眠的结果,仿佛有一个声音说你什么都不是,你只是一个包袱……,自杀就是自我催眠最极致的结果。
    自我催眠也不是无害的,这样的认识状态有时像“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不论旁人怎样奉劝却执迷不悟。对一些有暴力颜色的人,自我催眠会把暴力看成是在掌管正义,把杀人看成是清算社会渣滓。坚持觉知,让被自我催眠下的你睁着第三只眼睛,保存住一丝苏醒。
    不合适人群:有暴力倾向的人,缺乏自我觉知的人要时时坚持对本人的警惕,不要乱用自我催眠把本人塑形成一个很狂妄自大的神。最好的自我调理是去运动,把攻击性释放在球场,用成功来奚落对手,博得你内心需求的唯我独尊的觉得,减轻你的无意义感引发的焦虑。这样的自我调理方式至少是和主流社会谐和的。知春寒
编辑:知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