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拉拉热背后的社会心理学

发布时间:
知春寒
职场文学来了个杜拉拉
在《杜拉拉升职记》之前,职场文学大抵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官场小说,如《驻京办主任》,算是另类版职场文学,不外乎是坏人们一路凭仗厚黑学上位,灰色人心灵煎熬,好人们最终成功;另一种是外企文学,如《圈子圈套》、《胜负》,有阴谋有阳谋,办公室政治的波诡云谲丝毫不逊于官场厮杀。这两类根本都是写男人,女人不过像蛋糕上装点的草莓一样扮演装饰品。
杜拉拉现象就像一阵清风吹进了都市白领,人们发现原来写给女人们的职场小说也能这么热卖,而且和那些厚黑学阴阳谋相比,这里的当心机还真算不上什么。小说中,杜拉拉在外企的阅历跨度8年,从一个质朴的销售助理,生长为一个专业干练的HR经理,见识了各种职场变化,也历经了各种职场锤炼。
这故事像极了红白机的经典游戏《超级玛丽》:一个是水管工,一个是毫无背景的普通本科女;一个需求在路上踩小怪打老怪跳壕沟,一个要斗上级斗下级斗同僚斗情敌;一个路上能够吃蘑菇吞金币,一个职场路上靠升职加薪来强大本人……
小说里的人物,也像游戏里一样足够单纯,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傻大姐是永远不会进步的,而怪老板也肯定不会和你有效沟通。偶尔的当心思肯定不会影响工作为重的大局,再加上其中交叉的大量HR工作术语,难怪有网友戏称这不是职场小说,而是HR工作的艺术表达。
游戏中的超级玛丽最终和公主幸福和生活在一同,而小说中的杜拉拉最终没能与她的王子厮守。有不少网友怅然:为啥这倔驴不肯辞职陪了心上人,而是非要和这职场死磕到底。
杜拉拉大热,一方面是写出了女性视角的外企生活,当下中国能对这个圈子真正有理解的人也大抵有数(在世界500强中国公司的工作人士能有几);其二是职场女性之间的一点小算计当心思也相当抓人(想想TVB的《金枝欲孽》为啥火爆吧);再有就是交叉了很多HR工作的点滴细节,让不少读者有种读了就能用的畅快感。当然,一场风花雪月却最终黯然神伤的爱情也是不可少的。
倔驴一样的杜拉拉放弃了生活,以至当白马王子呈现后还坚持办公室爱情,一门心机和工作斗争,为升职不惜越级上访,几年间从一个小小的销售助理成为人事行政经理。这一路上百转千回而不屈,像极了胜利学里的模范案例。
智联招聘网高级人力资源专家郝建高调赞扬这本书中的杜拉拉肉体:“典型的中产阶级代表,没有特殊背景,受过良好教育,靠个人斗争获取胜利,拨动了盼望胜利的年轻人的心弦。”
胜利学热的背后动因
知名文化人梁文道曾屡次慨叹,大陆的机场书店里,所卖书籍真实不敢令人恭维。
理想是,柜台上大把的胜利学书籍张牙舞爪宣示着:只要我们才干占领机场书店这个最势利的售书场所。不然,长发飘飘东北口音大叔的讲座怎样总能吸收无数盼望的眼神呢。不管是西方传来的原版胜利学,还是以传统国学新解的外乡胜利学,都在暗示着:我们才是时期的霸道。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的研讨员梁理文曾把胜利学的全面开展归结为保险采购和直销这两个新颖事物的呈现,“这两种销售方式都需求大量招收和培训采购员。培训专家大都受过胜利学的锻炼,他们也喜欢向学员引荐胜利学类的励志书籍。那些承受过培训的人,不论能否留下来做采购,都学到了一些过去他们历来没有留意过的东西,主要是一些非智力要素在个人胜利中的作用。”
把打鸡血一样亢奋的采购员和杜拉拉这种外企时髦白领并称,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实践上都展现了这个社会整体躁动的状态:必需要胜利。
胜利学与其说是技艺的培训,更不如说是态度的锻炼。中国历史上自儒家学说成为正统后,克己复礼成为社会整体认识,一不鼓舞个性解放,二不倡导财富追求。1949年后又鼎力倡导反动的螺丝钉肉体,衣服终年都只要两种颜色。新时期里,中国人对财富的原始愿望和个性追求喷薄而出,胜利学也生逢其时,登上了最适宜的舞台。
零点公司董事长袁岳接触过很多所谓的“胜利人士”,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能够根本肯定的是胜利的人根本上没有听过胜利学与励志讲座,而且很有意义的是,很多在我们看来似乎很胜利的人,可能并不觉得本人有多胜利,他们很不愿意被称为胜利人士。那些最愿意被人称为胜利者的人,常常是初尝胜果、但还没有被时间沉淀证明他们的胜利是坚实与可持续的。
袁岳还指出,胜利的胜利学讲座常常是最繁华与最有扮演效果的,而恰恰这样的胜利学讲座都是有繁华而没门道,或者有门道却也不是真实的做事之道。“有人会听胜利学听得入了迷,四处听名人讲座,而我以至倡议你能够一场也不听,而换着尝试看形形色色的书,参与形形色色的行动,交形形色色的朋友,一个局面下的朋友远胜于一个讲台上的神侃者。假如你一定要去听胜利学讲座,那么我倡议你抱的心态不是真的要学习什么,而是好像观赏一出话剧与个人演唱会的心态,你也能够是一个玩票的粉丝,但不要把本人弄成了门徒。”
可不能够不胜利?台湾《30》杂志做过一组海峡两岸年轻人的比照——23.8%的台湾30岁左右的年轻人理想是当个性小店店长,而43%的内地年轻人想成为大企业家;34.6%的台湾年轻人以为赚钱虽重要但不是独一价值,而20%的内地年轻人希望本人将来年薪可超千万;40.7%的台湾年轻人视第二特长为完成理想最佳办法,而42.6%的内地年轻人以为人脉是职场第一竞争力……
可见,两岸年轻人关于胜利的定义相差极大,相对而言,内地的年轻人关于财富和位置的渴求显得心急火燎了。
一个在民间传播很久的段子:教师问,“世界上第一顶峰是哪座山?”大家捧腹大笑:“当然珠穆朗玛峰!”“第二顶峰呢?”同窗们面面相觑,无人应声。教师在黑板上写:“屈居第二与默默无闻毫无区别。”
第二与最后一名同等候遇,这个段子也恰恰能解释为什么中国在北京奥运会上金牌数能够到达惊人的51枚,而奖牌数反而不比美国高。
杜拉拉式胜利学剖析
无论是书里杜拉拉工作的外企,还是理想中的世界500强公司,都曾经开展到十分成熟的地步,不管是企业理念还是制度标准,以至是工作流程细节,都曾经规则得清分明楚。每个员工都需求把本人弄得发光发亮,干好本职的螺丝钉工作。至于天花板,也是每个人都能分明看到。
这么说或许有点“酸葡萄”的滋味,但杜拉拉式的胜利技巧,也只能在500强企业里具有理论性,关于广阔中国式企业而言,这种标准还显得有点画饼充饥。
换句话说,想学杜拉拉,请到500强。
徐静蕾电影版的《杜拉拉升职记》里,职场局部并非重点,更多的是一个时髦爱情故事。或许老徐该去看看一个调查数据:2010年1月底,《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停止了有关“杜拉拉”的民意调查,有50.2%的人热衷杜拉拉是“被这个人物独立斗争的肉体所感动”,67.3%的人“为了学习职场生存术”。
看见了吧,多数人热衷的还是如何从杜拉拉身上学习“生存技巧”,这也阐明了大家看杜拉拉的心态:外企生活那是外表,真正关怀的还是斗争战略技巧。
比方书中写到杜拉拉勤劳工作却不受老板赏识,想明白之后她采取了不时报告工作进程的办法,使老板留意到了她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从而认识到了她的重要。
这种既不冒犯老板,又为本人争取利益的方法,想来才是最受人欢送的。
编辑:知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