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被称作“80后”的年轻人,正在忙着为更多的“80后”营造一座“心灵平安岛”。
降生:80后普遍缺乏平安感
“我们想找个很暖和、很简单的名字,由于在前期的一些调查工作里,发现80后普遍缺乏平安感。”“心灵平安岛(心岛)”博客的中心四四道出了名字的由来。
喜欢简单线条勾勒世界的四四是个内倾直觉型80后女生,国度二级心理咨询师、肉体剖析课程培训师、情感部落特邀心理师……这些头衔让记者想到手持塔罗牌的吉普赛女法师,四四的解梦博客,也确实有着大量求助者。但面见四四后,她的形象立即就“复原”为心爱的邻家女孩。“她的心灵非常强大……”另一位“中心”意达这样评价四四。
意达是某门户网站的编辑,哈萨克族血缘的她眼睛格外明澈,似乎有着与人心灵沟通的天赋。作为一个小有名气的博主,她特地解读青春期性生理和心理的“意达日记”,每天都有很多生疏青年点击,并在信箱留下长书,每封信里都有一个亟待处理的难题,失恋、单恋、伤害、孤单……每封信她都不止阅读一遍,完整嚼透之后意达才会回信通知他们本人的想法或倡议。
2007年8月,意达遇到了四四。两个女孩经常聚起聊些心理话题。由于年龄相仿,二人更容易领会对方的心情,也更容易接纳对方的倡议。
四四是个科班出身的心理工作者,意达是个媒体人。四四懂得如何去解开一个人心里的疙瘩,意达懂得如何汇集更多人的眼球。她们在一同,能够协助更多的人,于是在2008年5月,心灵平安岛匆忙中降生了。
心岛:80后面对80后
博客是便利的网络发布平台,“心灵平安岛”就是这样一个面对80后的群博。这本由80后主创的“网络心理杂志”包含七类不同方式的文字,80后心理故事、80后心理态度、心理调查、心理绘本……四四与意达希望经过这些窗口让更多的同龄人理解心理学,最好是从中学会一些心理自助的简双方法。
于是,回复咨询信件、更新博客日志、撰写约稿就成了心岛成员的主要工作,他们还会不定期发布一些主题活动。另外,心岛还有本人的网络电台,在北京交通播送担任嘉宾掌管的四四每月都会制造两期短小精练的《心灵之声》,“这样能够让我们的博客更平面,比平面杂志更能激活觉得通道,更能包裹不平安的心灵。”四四说。
目前,有31位意愿者为这座小岛的造访者做着无偿效劳,由于该博客的效劳完整免费。这31名年轻人有很多共通点:都有着心理咨询师的证书,都出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都酷爱本人如今所做的事情。读信、剖析、回复,每天的任务关于他们并不轻松,由于他们中的大局部人并不是以咨询师为主职,还有很多本职工作等他们忙。
半年多的时间,他们“真逼真切”地完成了1700多个辅导案例,有的个案来来回回以至到达20几封信;博客发表了240多篇原创文章,累积字数到达20万,在各类媒体发表的文章也近50篇。“每名心理咨询意愿者都接触了大量的案例类型,比读书时‘见得世面’大多了,”四四笑道,“而且,每当求助者说回信帮了他们很大忙时,我们由衷地快乐。”
忙不完:求助者越来越多
假如将心理咨询比作一次“心灵旅程”,那么每一位来到岛上的求助者都是“心旅人”,而咨询意愿者们则是“心旅伴”。“我们用这样的称谓,就是想弱化心理咨询可能让人不舒适的那些称谓。”意达说。
四四是心旅信箱的管理成员,每周值班两天,收到求助者的来信后,把信件按问题类型和求助诚意分级,然后分发给各位意愿者,最后把回信发送给求助者们,期间还要担任监控一切的咨询流程能否契合心理咨询的程序与职业守则。
作为一名“心旅伴”,四四每天也要回复一两封求助者的来信,每周还需为其它同伴督导一次,每两周参与一次网络小组督导。
“信回不完,呵呵……”这是四四目前遇到的搅扰。虽然咨询意愿者越来越多,可还是回不完信,每位意愿者都十分辛劳,所以心岛只能优先答复一些棘手的问题,对那些不时“反复”着的普通求助者,他们开出了一张通用药方——《十大常见心理求助快速解答》。另外,由于网络的特殊性,咨询意愿者们和求助者一样,散布在地球的各个角落,这也为一些筹划中的“落地行动”的详细施行形成障碍。
收获:求助者意愿者共同生长
他们看重“陪伴”二字,“这是现代心理咨询更偏重的方向,咨询师不再是高明的带路人,而是陪伴求助者一同察看自我的旅伴。”四四解释说,把发现愿望、思索自我、处理问题、发明平安感的权益还给求助者。
虽然很多“心旅伴”的教育背景是心理学,并且拿到了咨询师的认证证书,但在校期间的“阅人”阅历使他们常常感慨“只要专业,没有理论”。如今,每位“心旅伴”都至少亲身完成了50多个个案,而且这一数字仍在不时增加。在不时地意愿效劳、陪伴别人游览的过程中,“心旅伴”们也在加快成熟的速度。
他们是80后,四四和同伴们把本人比作行业里“嫩嫩”的小学徒,这个年龄段上的心理专业毕业生,大都做不成咨询师,很少有积聚经历的时机,所以身份为难。“我们都酷爱这个行业,我们目前还处在理论中积聚经历的阶段,我们会不断陪伴着同龄人的生长,这一点是不会改动的
清点80后十大突出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一: 恋爱受挫 分手却不懂失恋
心理问题二: 无爱症 基本不会爱他人
心理问题三: 社交恐惧 内向的罪,还是外向惹的祸?
心理问题四: 择业紊乱 不晓得本人到底要什么
心理问题五: 性困惑 很开放,也很传统
心理问题六: 抑郁心情 没意义,真没意义
心理问题七: 恐婚症 未婚改为已婚,承受不了
心理问题八: 同性、双性恋 爱情里的异类?
心理问题九: 不想长大 赖在童年吧
心理问题十: 应激创伤 死亡似乎并不悠远
■专家面对面
需求心理咨询的不只80后
周麟(北京阳光华仁心理效劳中心资深心理咨询师,中国教育电视台、山东教育电视台心理栏目特邀专家)
记者:您如何评价心岛里的年轻人的做法?
周:很观赏这些年轻人力尽所能从事这项公益事业,在公众中推行心理安康的重要性,让更多的人遭到心理协助,更阳光、安康、高效地生活,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记者:对他们又有何倡议或忠告?
周:人的心理活动有不肯定性,心理咨询是高风险的行业,咨询师的一句话可能会毁掉一个完好的家庭,可能会毁掉一个人的事业,以至可能会让一个人完毕本人的生命———特别在未承受大量专项培训和临床积聚之前,初出茅庐的“心理咨询师”更容易犯以上的错误,不只会断送掉本人的职业生活,以至会自责一辈子。虽然是公益组织,但仍需明晰地界定意愿者的效劳范围以及所效劳人群的性质,以防止产生很多法律和经济纠葛。
心理意愿工作也应保证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切勿在互助活动中走上经历主义和形而上学之路。同时,意愿者也应经常审视自我,明晰互助活动中的需求主体,防止“助人情结”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负面影响。
记者:他们的调查材料中说,“80后普遍短少平安感”,短少平安感该如何了解?
周:其实短少平安感是目前国内人群的主要问题之一,和社会转型、经济转轨、信仰丧失、主流价值观含糊等众多社会要素亲密相关,表现在个人身上最常见的便是“短少平安感”。另外,“80后”并不是一个明晰、科学的辨别维度,不应戴有色眼镜或产生先入为主的呆板印象,至少在我中心接待的“80后”咨询人群中,无统计学上显著相关规律,因而不敢擅下结论。
记者:我国目前心理咨询行业的开展情况怎样?
周:心理咨询在我国是朝阳产业,自2002年国度启动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化进程至今,心理咨询行业开展迅猛,从业人员逐年大幅增加,社会需求激烈,公众认可度不时进步,开展前景光明,但国内由于起步较晚,根底较单薄,与其它心理咨询兴旺的国度或地域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通常业内认可“与香港、台湾相差15年,与美国相差40年”的说法。
记者:作为一名业内知名专家,您以为我国咨询行业中存在哪些问题?
周:问题中心点在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自我生长两方面上,处理“不职业”和“不专业”的问题是任何一个行业职业化初始阶段的主要任务。
记者:就目前来说,社会上到底有几人需求做咨询?
周:人们常常存在一个认识误区,以为只要心理有问题的人才需求心理咨询,其实不然。
首先,有人存在就会有心理活动,有心理活动就会产生心理问题,这是客观规律,因而任何人其实都需求心理咨询,但能否都会为这项消费买单会因人而异。
其次,即便你没有明显的心理问题,不需求治疗性咨询,但为了更好地到达自我完成,也需求做开展性咨询。
第三,中国近二十年处于社会转型期,很多人表现出不顺应,在很多社会问题的背后,常常存在个体与群体如何调和共处的分歧性,从这点上看,中国目前的需求人群数量还是相当庞大的。
■中心提示
“我们做了一项网络调查,在2850名80后里,95%的人都以为本人有心理困惑想请求助,但其中84%的人都求助无门,要么身边的心理咨询机构不专业,要么价钱昂贵。所以我们想提供一个便利、专业并且平安的途径,可以用同伴的力气协助大家。”四四说,“还有,我们也想发挥80后心理工作者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