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性格孤僻,难以了解;爱情失败,但是喜欢吹嘘他和女人的关系;多疑,经常向人诉说同事上司排斥他,看不起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些行为举止能否阐明郑民生有心理问题?
马皑:心理问题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严厉地说简直每个人都经常性地存在例如心情不佳等状况,也能够称为心理问题。但假如长期受心理问题的影响就可能呈现心境障碍、抑郁等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假如曾经影响到正常的社会顺应才能,影响工作和人际关系,则可能属于严重的心理疾病了。郑民生曾经40多岁,是一个晓得本人行为结果的成年人,但并不是一个具有良好环境顺应才能的人。从他的表现剖析,应该存在偏执性的人格障碍倾向,对别人不信任,喜欢猜疑,疑心他人是在应用或者损伤、诈骗本人,无法忍耐别人的蔑视或轻视等等。
记者:从心理学角度,郑民生选择儿童作为杀害对象,有没有什么深层次心理缘由?
马皑:在认知上,郑民生所表现出的特性是外在归责,不供认或不敢面对本身的缺陷,不以为个人的环境顺应不良与本人的性格、才能缺陷有关,而是将本人呈现波折、艰难的缘由归咎于社会或别人,更倾向于从本身的利益思索问题。而人格上曾经构成的偏执倾向滋长了他个人错误的认知,哪怕他人是好心的,他也会解读成对本人的贬低或要挟。其杀人特别是将无辜的儿童作为攻击对象,与其从小到大所树立的认知、人格有关,与其长期与环境的不调和有关。在这些要素的背后,当然就是家庭、社会对他的影响。
记者:郑民生作案那天早上表现得似乎非常宁静、镇定,对这一点您怎样看?
马皑:什么是偏执,关键的一点是总以为本人的行为、决策是正确的,因而,假如他选择了杀人,并不一定有在我们看来应当具有的罪反感,因而也就不一定会表现出明显的慌张与恐惧。在这一点上,他与美国胡德堡空军基地案的杀人者类似。
记者:郑民生自供作案动机是“工作无着、恋爱失败、受身边人员闲言刺激,结果报仇社会”,从立功心理学角度看,他的作案动机能否还有更深层次的心理缘由?
马皑:郑民生对本人罪恶的解释有两种,一是被抓获时宣称的对社会不满;二是审问中供述的,所谓要惹起社会高度关注,及招致他选择立功的两个他以为是应该真正遭到惩罚的人,他曾经的指导和第二个女朋友。其实这两种解释是同样的,他的立功动机可了解为出于维护个人自尊而施行的杀人。但是要留意,正是他认知和人格上的偏执,招致了他在人际交往、生活追求上的屡屡受挫,他永远不可能得到他所以为的自尊。
记者:一个案子的凶手被抓到时,人们总是会说“怎样会是他”,郑民生也不例外。他的邻居邻居在承受采访时,简直也都说“想不到是他”。面对这样的状况,有没有什么办法让人们在事情发作之前就能有所警惕和预防?
马皑:我们的社会越来越个人化,使我们很难判别别人的内心世界。许多案件在发作之前没有明显的先兆,这需求社会树立有如病历式的心理档案,不只理解每个人能否有生理疾病,还应控制哪些人可能有心理问题。
记者:能否需求提高与推行心理学学问,特别是变态心理学、立功心理学方面的学问,让人们能尽早发现那些“问题”人物,预防立功?
马皑:提高心理安康教育是有效的,关键的作用不在于认识别人而是认识本人,并且在发现本人可能存在诸如人际交往障碍,环境顺应障碍时懂得自我调理的办法,晓得求医问药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