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教育家陶宏开以处理网瘾问题著称,他也由于这个名气被媒体陷害了一把。一次,某家报刊办了一个网瘾问题讲座,台上有包括陶宏开在内的几位专家,掌管人叫了两个网瘾少年上台,请陶先生当场处理!
结果不可思议。不要说处理,双方连对话都难以停止下去。于是有媒体笑称:网瘾专家败走麦城。
毕竟,让陶宏开成为事情的主角,几有些不厚道。由于他不是心理咨询专家,而是位教育工作者。他原本就反对把网瘾当成疾病,而是只把它当成一个教育问题。
假如做了一段时间的咨询工作,你肯定会有这样的感受。当一个来访者坐到你面前倾吐时,你一边坚持关注姿势,一边在心里不以为然,“这算什么问题呢?不过就是有些错误的观念而已”。
“追求生长”、“助人自助”,这些口号心理咨询师们耳熟能详。假如刚刚参加这个队伍,第一节课上教师就会给我讲到这些目标,但很少有人考虑,这是医学的目的吗?哪个泌尿科大夫,或者心血管病专家以“助人自助”为目标?他们都是本人入手来处理病人问题,病人只需配合医生的指示:要你站着,你就不能坐着;要你服三天药,你绝不能服两天。相比之下,没有一种心理咨询技术能够这样严厉地控制“病人”,最终到达效果,反而还得由来访者本人去处理问题。那么,这些被称为“疗法”的技术真的是医术吗?
“疗法”这个称谓是不能随意授予的。在兴旺国度,一种技术要想上升为“疗法”,必需经过许多关才干判别它能否有效。
首先,判别一种“疗法”能否有效,要思索人体本身的自愈才能。许多疾病不用任何治疗是能够自愈的。夏天吃坏了肚子,不去治,也不会拖到冬天;冬天得了感冒,完整不理会,也不会拖到夏天。当然,它们有可能加重,但大局部状况下身体能够直接治愈这些小病。
除了自愈才能,一种疾病还可能由于治疗以外的要素而康复。比方,一个营养不良的人,医生并没有看出病因,开了其他的药,过了一段时间,病人的营养跟上了,病自然好转,但并不是医生开的药起了作用。
把这些要素扫除掉,还要思索这种技术体系的作用能否属于“抚慰剂效应”。它是真有用,还是只提供了肉体抚慰。“生物磁力”、“外气发放”这些在物理上曾经被检验为并不存在的虚假事物,的确对许多病人有效。
此外,还得拿出统计数字说话,并且思索办法带来的反作用。经过如此长时间的严厉检验,一个疗法的降生真是太不容易了。
我们也能够用这种严厉的程序来权衡一切的“心理疗法”:许多心理疾病原本就能自愈,环境在心理疾病的构成和变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咨询师的身份就是“抚慰剂”,即便真有效果,假如咨客对咨询师产生依赖,依然属于反作用……可是,在心理咨询界,却是从肉体剖析开端,经过患者中心疗法、森田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到如今派生出音乐疗法、叙事疗法、绘画疗法……五花八门的,听说总数多达四百余种,全是创造人说它有效,它就有效了,从未经过什么检验程序。这能否意味着人们其实基本没拿它们当医术?“疗法”只不过是一种商定俗成的称谓?
当然,我并不是要否认心理咨询工作的效果。比方,一个人心情不好,经过咨询师的劝说,解开心结,称心而去。但它就因而该被称为是“治疗”吗?经过说话,改动了他人的想法,这不正是一种教育吗?
现代心理咨询业从肉体剖析开端,最初是由一群以弗洛伊德为首的肉体科医生创建的。草创之初,他们的科学武器都来自于医学,只能用医学术语解析本人察看到的现象,进而用医学术语标识本人的工作办法。直到今天,心理咨询业的话语权依然控制在医生手里。虽然不少非医学背景的咨询师重复宣称,“我们不是大夫,心理问题不是病”,但这类声明没几实践意义。
在这种话语形式中,首先便要把各种心理问题通通称为“病”。这个名单如今越来越长,曾经包括了诸如“处女情结焦虑症”、“恐艾(滋病)症”等稀奇乖僻的称号。有“心理疾病”的人自然是“病人”,可以处理“心理疾病”的办法,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心理疗法”。
实践上,许多心理咨询技术,我看更像是“教育法”。
从弗洛伊德开端,心理咨询的目的就被以为是引导来访者完成他未完成的生长问题。在咨询师看来,由于种种缘由,来访者的生长过程被“固着”在人生较早的某个阶段,没有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开展到下一个阶段,他们就是要让来访者再次生长。以“生长”而不是“病愈”为咨询的目的,这不正是一种教育吗?
在前苏联心理学界,由于有巴甫洛夫这样的行为主义传统,他们一向以刺激和反响联合的原理来对待行为问题。许多在西方被称为“心理疾病”的现象,在那里被以为是错误的。可如今国内学界言必称西方,前苏联的许多学术精髓被无视了。
在各种疗法中,来访者被改动的不是生理现象,而是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方式,这不都是教育的范围吗?比方,认知学派咨询师以为,必需改动来访者的错误认知,才干到达“治疗效果”,包括“应该把一切事情都做得圆满”,“希望让每个人都喜欢我”等等。假如把正确理念在课堂上讲给下一代,在他们青少年时期就养成正确的理念,不是更有效率吗?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国内教育界曾经开端在学校里停止心理安康教育的尝试,各地编有大中小学,以至职业学校的心理教材。课程固然还没有遭到注重,但这种新形式曾经产生了。心理咨询,果真曾经朝教育的方向转变。知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