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血型显然没有科学依据,但听起来却如此合理。

发布时间:
金牛座的人稳重、踏实、爱财。B型血的人直言不讳,缺乏亲和力。虎人勇敢而鲁莽。乱涂乱画的人不拘小节,没有条理…当代流行文化语境中充满了这样的论断。星座、血型、笔迹、生肖、面相、生日,几乎是我们能想到的每一个人的属性,都被作为发展一个完整的性格预测系统的基础。本质上,所有这些流行的性格预测者都在做一件事:根据一些简单易懂的、便于观察的指标将人群划分为有限数量的群体,认为每个群体都有一些典型的性格。不幸的是,这些性格预测指标都不可靠。首先,从理论上讲,如果要从某个指标A推断出B,推测成功的前提是A和B之间确实存在稳定可靠的对应关系,足以支持个体的预测。但对于现在流行的性格预测,其指标与性格的相关性基本是虚无缥缈的。在某些情况下,这种联想完全是基于简单的联想和想象,比如给虎年出生的人赋予老虎的特征,或者书写字体“圆滑”约等于性格的“圆滑”这种联想更像是一种比喻,很难找到任何现实依据。在其他情况下,也许确实有可能在外部指标和性格之间找到某种联系。比如有一种说法,不同星座的人出生月份不同,气候也不同、温度的不同导致性格的不同。这种思维体现了日常思维的一个常见误区,——定性和定量的混淆。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于在定性的层面上思考问题,比如两件事“有”还是“没有”关联;但对于人格预测等实际问题,效果不仅取决于是否存在相关性,还取决于相关性有多强。像“星座-月份-性格”这样的因果链只是决定千千 的性格,它的效果,即使存在,也是极其微弱的;在大样本下可能会观察到一定的趋势差异,但不会对个体产生太大的影响,不足以支撑一个有效的人格预测系统。其次,各种个人属性和性格是否能预测性格,这是一个可以用科学数据检验的经验问题。有人对各种流行的性格预测指标进行了相关研究,这些研究得出了一致的结论与性格无关。比如对于笔迹人格,大量研究表明,笔迹特征与人格之间只有微弱的相关性,前者只能解释后者小于2%差异,而且不同笔迹分析师之间缺乏一致性。最后,在思维上,这些人格预测者都采用了分类的思想,即把人群分成若干个人格集群,每一类又有若干个典型的人格特征。这种思路有很多局限性。在——人格心理学这个关于人格的科学研究领域,人格分类的思想已经式微目前主流的思路是用维度来描述人格;例如,“外向性”是典型的人格维度每个人在这个维度的位置都不一样有的人性格外向,有的人性格内向,大部分人处于中等水平总体构成正态分布。像这样的维度有很多,从中可以得到无限的人格组合。与人格分类相比,这种思维方式更能把握个体人格的多样性。可见,流行的性格预测,无论在理论上、这在经验和意识形态上都是站不住脚的。既然如此,为什么它们还很有市场?这是因为它们迎合了我们的一些基本心理需求。首先,我们都想更好地了解自己;古希腊的特尔斐神庙刻有“认识你自己”题词,这是一种永恒、永无止境的追求。主观感受复杂多变,缺乏头绪;流行的人格预测理论提供了一些我们可以直接贴在自己身上的人格标签。此外,“巴纳姆效应”的存在使得我们倾向于认为这些模糊不清、模糊的描述符合自己。这些个性标签成为了自我认知的基础,告诉我们“所以我就是这样的人”另一方面,它也可以从“我们”和“他们”在分工中获得优越感。其次,我们想控制自己的生活,但现实中,大多数决定都是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做出的。比如遇到一个很喜欢的异性,能长久发展吗?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影响因素太多了,谁也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然而,性格预测做出了一个诱人的承诺通过分析一些简单易懂的指标,可以得到明确的行动指南——两个人 s星座契合指数五星,可以继续发展。在汪洋不确定的大海中,这根确定的救命稻草带给我们一种虚幻的掌控感。一旦我们接受了某种人格预测系统,强大的自我暗示机制就会发挥作用,让我们不自觉地筛选出符合人格理论的案例,强化自己在这方面的行为,从而形成正反馈系统,导致“信仰是精神性的,越相信越精神”的结果。当然,谈论各种性格预测理论的人不会 不要都当真。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把它作为娱乐谈资,这没什么不好,甚至可以促进我们的社交生活。但是,如果人生重大决策都是基于这些理论的预测,那么结果会令人失望。知春寒
编辑:知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