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幸福指数”能否超过“考试成绩”?

发布时间:
知春寒为推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都市将制定中小学生幸福指数评价体系,还将开发心理健康教育数字化平台。这位负责人表示,现在的中小学生很累、很苦,评价体系就是为了缓解学生的学习无聊而设计的。 (成都晚报11月28日)
现在的中小学生不但不愁吃穿,有的甚至因为长辈的过分溺爱而整天泡在蜂蜜里。人们担心自己的幸福指数,因为他们已经是最幸福的群体之一,但这确实是毫无根据和夸大的。然而,也许自以为“衣食已丰,口已开”就是压倒性的幸福,但即使有看得见的学业压力,现实是幸福也不过如此,无论是无形的精神还是心理压力。事实上,中小学生的人口早已被拥挤和侵蚀到无处可立足的地步。如今,当孩子们挤满了课,几乎没有时间喘口气时,幸福就是对于孩子们来说,这确实是一种“奢侈品”,因此开发一套针对中小学生的幸福指数评价体系就显得非常有价值。
不过,值得高兴的是,有针对中小学生的幸福指数评级系统。然而,认为建立评价体系会提高中小学生的幸福水平显然是乐观的。首先,中小学生的幸福指数仍然是由教育部门确定的,因此不存在“中小学生幸福指数”的问题。未来会发生什么,确实如此。另外,即使中小学生的幸福指数真正反映了孩子们的幸福水平,但这个幸福指数能在多大程度上撼动应试教育呢?本应属于日本的领土。
也就是说,除非对教育的评价发生改变,否则我认为中小学生的幸福指数最多只能起到一个“指标”的作用。
编辑:知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