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科学起源:天文学

发布时间:
知春寒 
       19世纪20年代,天文学界开端关注人们在观测星体运转时呈现的个体差别,随即展开了一系列的“人差研讨”。人差研讨是早期实验心理学反响时、复合实验的直接导引。
19世纪20年代,天文学界开端关注人们在观测星体运转时呈现的个体差别,随即展开了一系列的“人差研讨”。人差研讨是早期实验心理学反响时、复合实验的直接导引。
“反响时”(从刺激的呈现到反响开端之间的时距)是心理学实验中运用最早,应用最普遍的反响指标之一,反响时的研讨来源于天文学。
1796年的《格林威治天文察看报》上登载了这样一则公案:英国格林威治天文站的马斯基林(Maskelyne)解雇了他的助手金内布鲁克(Kinnebrook),缘由是他观测星体经过子午线的时间比本人慢约1s。在他多次提示后,误差照旧。这件事情惹起了德国天文学家贝赛尔(Bessel)的留意。他以为金内布鲁克既然晓得本人的观测存在误差,并且也力图矫正,最后却以失败告终,很有可能这个误差是人自身所无法控制的。于是,他经过实验对人差问题停止了长期的研讨。结果发现,在观测星体时,不同的察看者所得的数据之间差别显著。他用公式A-B=1.223秒来表示,尔后,人们不断沿用这个公式表示个体差别,被称为“人差方程”。实践上“人差方程”就是人在反响时上的差异。
贝赛尔的深化研讨对心理学感知觉等问题的研讨带来了启示。赫尔姆赫兹运用反响时测定出了神经的传导速度,这在科学心理学上的重要性不可无视,正是这个发现确立了与神经过程不可别离的心理过程是在时间和空间中完成的观念。1868年,荷兰生理学家唐德斯(F.C.Donders)从天文学家那里遭到启示,最早将反响时的丈量运用于心理学,创造了别离反响时的实验。他以简单反响为根底,对选择反响停止了研讨,进而将选择反响过程区别为区分与选择两个环节。冯特(W.Wundt,1832-1920)开展了唐德斯的实验办法,对反射、简单的肌肉及觉得反响、认识反响、联想反响、判别反响等停止了大量研讨,获得了丰盛的成果。
心理学中的复合实验是冯特以天文学的研讨为根据创建的。复合实验使人们理解到知觉的准备对知觉结果的影响,而这正是动力心理学的根本动身点。
1816年,赫尔巴特初次运用“复合”一词,指两种以上的觉得的混合。天文学家运用的观测法——眼耳法,就具有觉得复合的性质。眼耳法是指观测者先用眼看钟表指针所指的秒数,然后在察看的同时耳听钟摆之声而计算秒数,以此来肯定星体经过望远镜中法线的时间。我们能够看出,眼耳法的运用,就需求视觉跟听觉协同参与,这一过程也包含了很复杂的留意分配和心理判别。
1861年,冯特设计了一个简单的钟摆,也就是著名的“冯特复合钟”。钟摆沿刻度尺摇晃到某一刻度能发出“咔嗒”声,察看者要留意当他听到钟声时,指针所指的刻度。
研讨人员运用冯特复合钟停止实验发现,似乎有多种要素影响着视觉与听觉的分离点。研讨中呈现了这样的有趣现象:指针在指向5时才发出声音,但是很多察看者在指针指向4的时分,就报告曾经听见声音了。有人解释说,这是由于希冀和留意的倾导游致了知觉提早呈现,后来有实考证明知觉确实与倾向和态度有关;另一种解释以为是由于视觉与听觉的传导速度不同所惹起的,这与对眼耳法所形成的“人差”的解释有些类似。
综上,由于天文学的影响,诱发了心理学上的一系列的研讨,而这些研讨为心理学的开展奠定了根底。
编辑:知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