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生带妈妈去上性教育课

发布时间:
在当代大学生中,性已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成为高校教育无法逃避的重要问题。信息时报记者巢晓摄
信息时报讯(记者薛冰通讯员陈锦贤)大学生竟把妈妈带到性教育课堂?这是近日记者采访广州一高校时得悉的音讯。早在1988年,在国度教委和国度计生委结合发出的《关于在中学展开青春期教育的通知》中指出,应对青少年停止青春期性教育。但据记者调查发现,往常在广州高校中设置相关性教育课程的也廖廖无几,大局部仍属于必修性质的安康教育课,仅华南师范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设置性教育选修课。
不过,往常大学生对性学问教育的盼望和承受水平比以往都要激烈,同时也有人提出疑问:在婚姻进入大学的今天,已没有“性神秘感”的大学生到底需求怎样的性教育?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了高校性教育课堂。
走进性教育课堂
现场直击:有说有笑谈露阴癖
“假如一些女生讪笑男学生说‘你那个东西不行’,男同窗说不定比女孩子还逃得更快!哈哈……”这是华师“性科学与性教育”课教师在解说性心理障碍之一——露阴癖时的课堂一幕。
据理解,华师大从1989起开设性科学与性教育选修课,授课内容包括性教育学、性生理学、性道德伦理学等。现场可包容150人的课室坐得满满的,以女生居多。
“教师先讲课,然后有10分钟的自在发问时间。”在约20分钟(因发问者过多,时间延长)的发问环节中,共有12名同窗发问,讨论裸奔、色情网站、同性恋、性淡漠、平安套对性病的防疫才能等多方面。“大家都挺放得开的,把生活中的一些搅扰提出来。”大多数同窗都表示,大家在学习性生理局部内容时发问最多,很大缘由是高中时遮遮掩掩招致半知半解。
李同窗表示,她还记得有位女同窗发问平安的避孕措施,“教师讲了避孕套和计算平安期,以及避孕套的原理,平安系数等。”
对话男大学生:妈妈上了性教育课直称好
在华工,一名男生以至将妈妈也带进了大学性教育课堂。大学生对性教育课终究怎样看?记者与该学生停止了一番对话。
问:你选修“中国女性文学与性文化”这门课时,授课的内容主要是什么?教师如何看待?同窗们有什么反响呢?
答:我去年上半年上这门课,当时班上有130人,这里没有详细的性学问教育,是文学、道德层面的讨论比拟多。教师很安然地讲,课堂氛围很好,会有一些人发出意淫声或惊叹声,也会有一些像我这样认真地表示认同。大家都以为性道德很重要,例如义务心啊,男人应该维护和照顾女人啊。
问:那你是如何对待性的呢?
答:我以为理解性学问越细致越早越好,理解后也不一定要急着完成。性道德则是更重要的一环。性是一种文化,性欲是客观存在的,不该否认。
问:你当时还带了妈妈去上课?她有什么见地?
答:当时她刚好上来广州办事,所以就跟我一块去上课了。课上讲的是舒婷的《致橡树》,讲新时期独立女性的择偶观。我妈妈觉得这门课很好,说教师上课很生动,讲的内容她也感兴味。我平常也有跟我妈妈聊过性这个话题。我会在博客上真实地写我的性欲,并叫我妈妈看。我和父母都是成年人,大家是对等的。妈妈也曾担忧我在大学里发作行为,以至让女孩子怀孕。我就说还没准备好,一旦决议要发作性行为,当然会做好平安措施,要对女孩子担任,妈妈就不再担忧了。
大学生:普遍根本不和父母谈性,盼望开设相关课程
但据记者采访发现,在广州高校中,绝大多数同窗都“根本没和父母谈过性话题”。他们取得性教育学问的渠道主要是网络和看书,特别对一些较难以启齿的问题,有87%的同窗表示会“上网查找”。
关于高校开设性教育课,有13%的同窗以为“绝对有必要”,并表示若学校开设,会第一时间去报名上课。同窗们支持开设性教育课的缘由,一方面是以为学生性学问缺乏,因此酿成了许多悲剧;另一方面是随着社会开展,大家对性的安然度已大大进步。
华师:课程曾一度停开
已任教华师大“性科学与性教育”选修课11年的肖教师通知记者,当时学校这样做是为了响应教育部的相关文件肉体,基于大学生需求系统性教育学问,以及作为师范院校,为中学展开性教育培育师资两方面思索。肖教师回想说,由于当时高中阶段较少展开性学问教育,所以来旁听的同窗很多,曾呈现严重的占位现象。
为了让局部学有余力的同窗得到进一步教育,以具备在中学开设相关课程的才能,华师大曾于2000年首开性教育辅修专业。但由于达不到规则的30名,最后没开成。据理解,该门课程曾在2003、2004停开,主要是由于网络信息的兴旺,同窗们理解相关性学问渠道的多样化,质疑其能否有继续开设的必要。但2005年,在学生的请求下重开。肖教师解释,“主要是同窗们无法分辨网站上相关信息的正确性,课程会更系统、更精确。”他还以为,性生理学的学问教育应在初中阶段停止,大学停止的应该是性心理学等与社会有较大关联的局部。
华工:男生“知性”多经过A片,性教育课有必要上
华工“中国女性文学与性文化”选修课教师刘小妮引见,该课程于2006年9月正式开设,偏重于文学、社会学层面上对性的讨论,每次有百余学生上课。
她强调,学生只需端正心态,毋须觉得不好意义,“是要大家理解,而不是要大家实行。”课堂上,同窗们都会积极讨论性道德问题,如婚前性行为,小三,媒体及盛行歌曲中的两性形象等,以开阔视野。但同时她也表示,“很多女生想来上课,但又觉得不好意义。”为减少同窗们的心理忌讳,这学期将课程称号改为“性别文化”。
对有同窗带妈妈来上课,她开玩笑说“刚开端吓了一跳,以为是督导突击检查”。她透露,“上课前,思索要不要改动点什么,但后来还是决议让家长看到平常的上课情境,晓得学生在学校的真实情况。”
她以为高校有必要开设相关性学问教育课程。“科学的性学问理解得多一点,会更理性、谨慎一些。”她强调,首先要教会学生为本人担任。“特别是女生,堕胎对身体形成很大的伤害。”她说,“专家们已指出,很多男生的性学问是从A片而来,但A片与科学的性学问是两码事,会对大学消费生误导作用。”
家长:大局部欢送性教育开课
依据记者的随机访问,大局部家长都持同意意见,他们以为法律已允许大学生结婚,应该理解性学问。有位家长表示:高校应该真正做到解放思想自在,不一定要开设课程,能够经过印小册子等,通知同窗们若呈现问题的话要怎样处置即可。
专家:分离社会热点,着重“平安防备”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肖鹏教授以为,“应允许多方位展开。各校可依据学校的作风、学生的特性和需求选取不同的性教育方式。”他剖析,开设课程系统性较强,讲座则可分离社会热点,较为灵活。另外,还能够采取宣传小册子等辅助方式。肖教授还指出,目前对大学生性教育应着重在平安防备、性道德、对学业的影响等方面,停止引导和教育。
而中国青少年性安康教育委员会主任徐震雷提出,婚姻进入了大学校园,已没有“性神秘感”的大学生们到底需求什么样的性教育?他举例说,在一次和清华大学的学生们性教育的交流会上,当他问及学生们需求怎样的性学问时,学生们的答复让他深感掉队了———“什么牌子的避孕套比拟好?”“女生怎样做爱才有快感?”他以为,如今中国在社会性学问管理上还不够完善,如制定电影分级制度等,同时目前是信息爆炸的网络化时期,这样大学生很容易被动承受杂乱的性学问,招致误入歧途。所以,有必要增强性教育学问的传授,引导青少年正确的性观念。(本文来源:信息时报    )
知春寒
编辑:知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