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界限模糊的表现

发布时间:
知春寒
     一、解救­
        母亲看待婴儿常常就是如此,由于婴儿没有自理才能,的确十分需求母亲的关怀和维护。孩子长大以后,母亲假如还是这样看待孩子,将对孩子的生长十分不利。但是,许多母亲并没有随着孩子的长大而改动这种行为形式。她们继续无微不至地关怀孩子,替他做一切的事,插手他的学习、工作、生活、交友、恋爱、婚姻。相对来讲,父亲较少扮演解救者的角色,这是由于男性的人际界限普通比女性清,人际间隔较远。一个家庭,假如以女性居多,人际界限通常都是含糊不清的。反之,假如以男性居多,人际界限会分明一些。­
    管理心理学把管理者(指导)分为两品种型:任务型和情感型。任务型的指导比拟“冷”,只关怀团队的工作效率,不关怀成员的情感活动,而情感型的指导偏重于谐和人际关系,关怀成员的情感活动,擅善于制造氛围,进步团体的凝聚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情感型的指导是人际界限不清的。他们常常过火热心,过度干预,爱管闲事,婆婆妈妈。­
    心理咨询师也常常会以解救者或救世主自居(英雄情结),逾越人际界限,对咨客过度干预。在咨询过程中,突破人际界限有时分是必要的,但是,在多数状况下,突破人际界限是由于咨询师本人人际界限不清。­
       需求指出的是,解救不只仅是人际界限不清,同时也是黑白清楚的表现。在解救者的眼里,别人是有缺陷的,假如不去解救,他们会蜕化、失败、痛苦、变态。解救者把世界分为黑的和白的,他的崇高任务就是把黑的变成白的。­
     二、控制­
     客体关系理论用投射性认同来概括客体关系。常见的投射性认同有四种:控制(也称权利)、依赖、讨好(也称迎合)、情欲。­
    所谓控制,就是把他人当成本人的身体的一局部或工具,象运用本人的手脚那样运用他人,并且希望运用起来得心应手。他们目中无“人”,把他人当成物体,不关注他人的内心感受,以至有意压制他人的内心感受。一件工具,假如有独立考虑的才能,运用者就无法完整驾驭它。因而,控制者总是想方设法否认他人的才能,打击对方的自主性,使他丧失自我,乖乖地服从控制。­
       控制有三种:硬控制、软控制和无形的控制。批判、教育、命令、惩罚、责备、侮辱、跟踪、调查、限制人身自在都属于硬控制,讨好、威逼、撒娇、胡闹、施苦肉计、要挟都属于软控制,信誉、承诺、维护、恩赐、以身作则、声威、自信、骁勇属于无形的控制。­
    无形的控制与解救有某些相同之处,阐明解救是有可能转变为控制的。但是,两者毕竟不同。解救的目的是让对方过得好,结果如何另当别论,而控制的目的是“为我所用”。解救是利他的,控制是利己的。­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喜欢控制他人,把他人当作本人的身体或工具来运用,常用的办法是硬控制。扮演型人格障碍也喜欢控制他人,常用的办法是软控制。边缘型人格障碍常常软硬兼施。自恋型人格障碍则是硬控制和无形的控制并用。­
        三、依赖­
    依赖与解救相对。一方是解救者,另一方就是依赖者。解救会强化依赖性。同样,依赖会激起对方的英雄情结。­
从某种意义上讲,依赖就是软控制。他用依赖控制对方,使对方何乐不为而且自鸣自得地扮演起解救者来。­
       在解救型的母亲身边,一定会有依赖型的孩子。一个人假如有好几个姐姐,他的依赖性一定会很强。在女性居多的家庭里,解救和依赖是每天都在演出的戏。全家人相互解救、相互依赖,十分纠缠。在大家庭里,女性到达一定的数量,也会呈现相似的状况。­
    解救是把他人的事当作本人的事,依赖则是把本人的事推给他人,让他人替本人做。控制也是让他人替本人做事,但结果还是本人承当的,而依赖把义务也交给了他人,请求他人对本人担任。因而,一个依赖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穿不暖、吃不饱还见怪父母,以至成心不伸手、不张口,叫本人穿不暖、吃不饱,让父母心疼,激起父母的怜悯之心。­
    依赖型的人小时分依赖父母或哥哥姐姐,结了婚以后则依赖配偶,或者同时继续依赖父母,以至对方的父母。这种人“家族观念”很强,视结婚为找“归宿”,要托付终身,所以挑三拣四,凤毛麟角,不但个人条件要好,家庭背景也要好,好象不是两个人结婚,而是两个家族结婚。­
    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主要特性就是依赖。当然,病人不是依赖一切的人,而是关系密切的人,对生疏人通常是比拟排挤的。逃避型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逃避人际交往,不过,他们所逃避的是生疏人,而不是亲人,相反,他们对亲人还是比拟依赖的。这阐明,依赖型人格障碍和逃避型人格障碍兼有黑白清楚,他们把人分为亲和疏、牢靠和不牢靠,依赖“白”(亲和牢靠),逃避“黑”(疏和不牢靠)。依赖和逃避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依赖型人格障碍偏重于依赖,逃避型人格障碍偏重于逃避。­
    四、讨好­
    讨好既是客体关系理论所说的一种投射性认同,又是自体心理学所说的一种自体客体移情(反映性移情),主要表现为盼望得到他人的认可、赞扬和尊重,为此而揣摩他人的心机、理解他人的兴味,迎合他人的心理,做一些可以让对方开心的事。讨好他人、迎合他人,其实是对本人的背叛,这是“假自体”构成的一个重要缘由。­
    小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照顾,让本人活得舒适一些,讨好父母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生存才能的进步,没有必要继续讨好他人。或者说,假如是生活所迫,讨好一下某个重要人物,也是能够的,但是,假如把讨好变成一种作风,四处讨好,奴颜婢膝,那就有问题了。­
    说讨好是人际界限不清的表现,是由于,假如不给他人带来实践的益处,譬如请客送礼、协助处理实践问题,而仅仅是溜须拍马、阿谀阿谀、投其所好、自我完善,那是没有作用的。以为这样做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赞扬和尊重,其实是一个错觉。­
       再说,他人的认可、赞扬和尊重有那么重要吗?除了满足一下虚荣心,并没有实践的益处,除非得到奖金,或者选拔。­
    扮演型人格障碍很在乎这些虚名,为了追逐虚名而脱离实践,其实是生活在本人的肉体世界里,自编自演,自娱自乐。­
    五、猜心­
    讨好必需先理解对方的心机,不然的话,马屁拍错了,反而被踢一脚。以为本人可以猜透他人的心机,这自身就是人际界限不清的表现。俗话说,人心隔肚皮。他人的心机是永远猜不透的。于是,有的人去研讨心理学,希望经过心理学去理解他人的心机。­
    猜心也是解救和控制的一种手腕。­
    有的人喜欢猜他人,但惧怕他人猜本人,担忧本人的心机被他人晓得。这种人通常兼有黑白清楚,而且以为本人是“黑”的,自我评价是负面的。所以,他们逃避与人接触。外表上与人划清界限,其实是人际界限不清。他人基本不可能晓得你的心里在想什么,“心灵感应”是不存在的。当这种担忧到达一定强度时,可能会呈现被洞悉感,觉得本人被跟踪、被监控。偏执型和团结型人格障碍偶然会有这种病症,假如十分明显,那就是肉体团结症了。­
       有的人喜欢被他人猜,成心不把话说分明。假如猜对了,就很快乐,觉得对方是本人的知音;假如猜错了,就不快乐,觉得对方不了解本人,对本人不够用心。­
    猜心就是投射,不是猜出对方的心机,而是把本人的猜想强加到对方的头上。­
        六、敏感­
    猜心和敏感哪个是因哪个是果,很难说分明。晓得了他人的心机,本人的心情就会发作变化,这就叫敏感;由于敏感,所以很容易感遭到他人的心情变化,这就叫猜心。­
    敏感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共情,或者共鸣。双方的心情相同。对方是什么心情,我也是什么心情。人喜亦喜,人悲亦悲。这种状况也叫“感染”。有的人心情很容易遭到他人的感染,看肥皂剧都会哭得稀里哗啦。这种人心软,耳根也软,没有主意,容易受暗示。­
       第二种表现是对立性的,双方的心情不同,但有联络,是对应的,例如,他人想打我(愤恨),我感到惧怕(恐惧),或者他人在哭(悲伤),我觉得烦(愤恨)。他人褒扬我,我感到快乐,他人批语我,我感到难过,他人对我好,我很开心,他人对我不好,我很生气。这些也是对立性的。­
       普通以为,共情是以对方为中心的,“对立”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是“自恋”的表现。自恋型、反社会型、边缘型人格障碍病人都是十分敏感的,他们的敏感主要表如今“对立”。换句话说,他们的心情不容易被感染,但容易受影响。其实,强迫型、逃避型、依赖型人格障碍也是对立性的,心情也很容易受影响。­
     七、另一个自我­
     理解和了解是不一样的。很多人惧怕被人理解,但又盼望被人了解。理解能够为控制效劳,了解却与控制无关。理解有利有弊,了解有利无弊。喜欢被人理解的目的是希望被人了解。理解有可能是对立性的,而了解就是共情。­
    假如不被人了解,那是十分孤独的。所以,人人盼望被人了解。但是,人心隔肚皮,了解简直是不可能的。盼望被人了解是很不理想的,是人际界限不清的表现。­
    另一个自我(简称“另我”),是一种自体客体移情,表现为盼望得到了解、以为有人可以了解本人、由于被人了解而兴致勃勃、不停地寻觅知音、梦想本人有一个孪生兄弟或姐妹、与某个人处于“共生状态”。­
    八、别离焦虑­
    当一个人与他人处于共生状态时,别离是一件可怕的事,所以十分惧怕别离,别离会给人带来宏大的肉体痛苦。反过来说,假如一个人惧怕别离,阐明他的人际界限是不清的。惧怕跟谁别离,阐明他跟谁人际界限不清。­
    为了防止别离,当事人会采取硬控制或软控制、讨好或依赖等措施,目的是继续坚持共生状态,朝夕相处,相依为命。这种人很黏、很纠缠,象跟屁虫似的,吃饭、睡觉都要他人陪,略微分开一会儿就会不时打电话、发信息。依赖型和边缘型人格障碍都有激烈的别离焦虑,他们惧怕别离,对想象的别离都会有激烈的反响,常常重复请求对方保证不会丢弃他。­
    九、重感情­
    行为主义只看互动,不讲感情。感情是一个虚幻的东西,他人看不透,本人也搞不明白。但是,人际界限不清的人偏偏十分重感情。对他们来说,事实是什么样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方心里是怎样想的,是不是爱我。两个人在一同磕磕碰碰、吵吵闹闹、打打杀杀,一点儿也不开心,但是,由于“我爱你”,就舍不得分开。理想地讲,这样的“爱”曾经没有意义,它给人带来的只是伤害。但是,他们宁愿接受理想的痛苦和伤害,也不愿意放下虚幻的爱。­
    有人说: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其实,在战场、官场、情场和日常生活中,这句话也是适用的。但是,人际界限不清的人就会把爱恨情仇想象成永久的东西。他们不只是人际界限不清,连时间界限也不清,过去、如今、未来不分。他们希望时间不变、天人合一。究其缘由,还是惧怕别离,不愿与心爱的人分开。他们用虚幻的感情麻醉本人,在肉体上含糊人际界限。­
    十、强调意义­
    人生原本是没有意义的,但是,人总是倾向于寻求现象背后的意义。现象瞬息万变,意义不变。对人来讲,做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为什么这样做,他的动机是什么,这样做有什么意义。你想我吗?想,但想不起来。君子之交淡如水。礼轻义重。只需有爱,怎样伤害都没关系。这是忽视事实的表现,是歪曲事实,是客体关系向外投射的结果。­
    十一、“过程阐释”­
    理想的人际关系是靠效果来维系的,与动机无关。强调动机而疏忽效果,就是人际界限不清的表现。­
    雅罗姆把人与人之间的交谈分为两个层面:内容阐释和过程阐释。内容阐释就是避实就虚,过程阐释就是谈本人的感受和领会、剖析当事人的动机。普通的人际沟通是很忌讳过程阐释的,由于这样做很容易把交谈变成窥探、揣摩、责备和人身攻击,而心理咨询必需以过程阐释为重点,避实就虚是起不到咨询的效果的。换句话说,过程阐释是心理咨询的特权。任何人(包括咨询师),假如在日常人际交往中运用过程阐释,就是人际界限不清。当然,亲人、知心朋友、闺密是能够过程阐释的,由于他们的人际界限原本就是不清的。­
    十二、窥探隐私­
       朋友之间应该分享机密,不分享机密、不谈本人的感受、不暴露本人的想法,就算不上朋友。但是,假如是普通关系,窥探他人的隐私就不适宜了。有的人特别喜欢窥探他人的隐私,这是人际界限不清的表现。­
        十三、过度暴露­
     同样,跟关系普通的人别离机密、谈本人的感受、暴露本人的想法,也是人际界限不清的表现。­
     十四、进犯隐私­
    过程阐释、窥探隐私、过度暴露都属于进犯隐私,它突破了人际界限,闯入了他人的私人领地,进犯了他人的心理空间。这方面的表现有很多,例如穿着过火暴露、衣着睡衣会客、借他人的衣服穿、用他人的牙刷、进入他人的卧室、运用他人的卫生间、翻他人的抽屉、看他人的日记、查他人的电话记载,等等等等。­
        十五、道听途说­
    人际界限不清的人容易受暗示,他人说什么,他不会明智地剖析,而是自觉承受。不但本人承受,还会迫不及待地向他人传播、采购。于是,未经证明的音讯就传播开来了,而且越传越神,成为风言风语。真是人言可畏。人言之所以可畏,就是由于人际界限不清。人际界限分明的人不会轻信风言风语,他置信事实,置信证据。­
    十六、忠实和猜忌­
    忠实于某人,就是把本人当成他人的一局部,把本人交给对方,这是人际界限不清的表现。其实,你是你,他是他,只需对本人忠实就能够了,用不着对他人忠实。­
    人际界限不清的时分,人们也会请求对方对本人忠实,这种状况在朋友和恋人之间十分普遍。请求对方对本人忠实,就是把对方当成本人的一局部,把对方彻底占有。假如对方不忠实,就是我的损失,是对我的背叛,因而十分担忧对方不忠实,想方设法检验对方的忠实度,严重的就表现为猜忌。­
    猜忌和猜心略有不同。猜心相对“积极”一些,目的是理解对方,而猜忌是负性的,是不置信,是疑心。猜忌很容易转变成窥探和进犯隐私。­
    疑心和置信外表上是相反的,但都属于人际界限不清。人际界限分明的人尊重事实,不会轻信某个人,也不会无故地疑心他人。对他们来说,他人的话仅供参考,相似于灵感或线索,需求事实来考证。他人的企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实践效果。­
        十七、纠正­
    人际界限不清的人常常以为本人比你更理解你。当你产生某种想法、呈现某种心情变化、想做某件事的时分,他会通知你,你的想法、心情和行为是错的,不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他显然是把本人的感受投射到你身上去了,他以为你和他是一样的人,发现你和他实践上不一样,他就以为你错了。同时,他又很关怀你,希望你别犯错误,于是就来纠正你。这是双重的人际界限不清。第一,他以为每个人的心理活动都是一样的;第二,他要对你担任,他想解救你。­
       这样的纠正其实十分有害。人际界限不清、暗示性高的人会承受他人的纠正,把本人的真实想法、感受和企图压制掉。一个人越不理解本人、越压制本人,越容易受暗示,越容易人际界限不清。这就不是解救了,而是控制。
编辑:知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