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311311)
我们应该从根本上治愈内伤、恢复人格平衡有三个阶段,也可以说是不可避免的:意识的三个步骤、接纳、转化放下。
第一阶段:自我意识。
感知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一 自己的内心状态。
每次情绪高涨的时候,我都意识到自己害怕什么,内心有什么担忧。情绪背后,往往指向最深处的恐惧那种恐惧是别人引发的,让我们开始害怕,开始延伸很多愤怒、伤心、紧张的情绪会驱使我们做出某些行为来阻止我们害怕的事情发生。
这种恐惧,主要来自过去的痛苦,需要治愈。也许它 这辈子从童年开始;也许这是前世的经验,我们不知道我不记得了。不管你记不记得恐惧的来源,你都可以治愈它,帮助它释放。
例如,当你要求某人花更多的时间陪你、当你更在乎自己的感受时,这是一个「避免恐惧的行为」这时候你就能感知到,看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他心里到底在怕什么?是害怕被遗弃?害怕不被爱?或者对不安全感的恐惧?
可以的人 t察觉到自己会反复经历上述痛苦的情绪。心理学家荣格曾经说过:你不知道的事我没有意识到这将成为你的命运。
在无意识的无知中,我们会重复同样的行为和模式,自然会创造出同样不可改变的命运;如果你没有意识到恐惧,你会在生活中经历更多的恐惧。然而,一旦觉知照亮了内心的恐惧,它就从内心的疗愈转变了、然后改变外在的行为,生活的情节就开始改变了。
命运是果实,是内因。直接改变外在的人和事往往是徒劳的只有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恐惧或创伤,才是从根本上改变人生的方法。所以,自我认知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一旦你有了觉知,你就开启了疗愈之路,人生就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第二阶段:被接受。
当我们意识到内心的恐惧时,记得不要批评,而是要如实接受。觉察之后非常容易产生批评和谴责,因为我们都希望不要吃亏、拒绝痛苦,经常感到恐惧、负面情绪,会带来痛苦,是不好的,对它的第一反应是批评。
在意识到恐惧之后,很容易批评并认为这些恐惧是不好的、这不应该不存在,所以我们应该尽快摆脱它。
然而,批评越多,它就越可能 不要让恐惧和情绪消失。所有的恐惧和情绪,就像一个受伤胆怯的孩子,如果你在他害怕的时候对他说:「你不应该别害怕,你太胆小了。孩子只会觉得很难受,表面上勉强能忍,内心还是很害怕的。
同样,被批评后,恐惧和情绪可能会暂时被压抑,但不会消失。只会越积越多,在以后同样的情况下被勾上,成为更大的恐惧、更多的情绪。
接受是爱的表达。接受意味着:我不 我不认为这是好是坏我只是完全接受它,接受它本来的样子,接受它的存在。
接纳,是「拿走所有应该或不应该t」应该」与「不应该」就是二元对立的思维从爱和接受的角度来说,是包容一切的二元思想,没有好坏对错,没有切割。
包容一切,当然也包括我们面对的恐惧、伤痛、情绪等等。这些看似消极的事情是为了帮助我们找到内心的爱和力量,但事实上,我们可以 I don我不能区分好坏。他们只是你此刻的状态之一。
第三阶段:逐渐转化、放下。
当一种恐惧或痛苦被感知和接受,它可以进入第三阶段。
放下这种恐惧形成的旧格局、重复行为,重新选择新的行为模式。所以这个阶段还包括「放下」
放下,谈何容易。人有惰性是因为需要安全感。活在过去的模式里并不舒服,但至少熟悉、可预测,不太意外的结果,相对安全。对于这种安全感,我们往往会执着于一种固定的观念、实践,也因此经常用惯性去生活。
所以生活经常会安排一些意外来帮助我们打破习惯,突破旧的生活模式。意外往往是猝不及防的,没有办法预防,只能马上做出改变。意外大多会让我们改变。
如果我们已经意识到我们需要转型,我们就已经转型了“自觉”,人有了“自觉”没有必要让事故来迫使我们采取行动。需要通过我们的日常实践来提炼,并经常照顾它、意识,逐渐不再被内在的情感牵着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