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高二女生的心理“怪病”

发布时间:
知春寒

图片

“李教师,您救救我的女儿吧!我女儿得了一种怪病,我跑遍了全市的大、小医院,以至连乡村“跳大神的”那里我都去过了!可是全都不论用,市里一位大夫说可能是心理问题,我这才经过朋友找到您的电话,假如您能救了我女儿,我花几钱都行!”电话那头,一位母亲急得有些呜咽! 

咨询室的门被推开的时分,呈现一对密切无间的母女,娘俩有说有笑,这是上午电话里那位烦躁的母亲吗?我心中当时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今年17岁的玲玲,是当地一所重点高中二年级学生。父亲是一名校外补课教师,母亲在事业单位工作,她是家中的独生女儿!今年寒假开学的时分,玲玲得了一次重感冒,在家里呆了半个月,仿佛还没好利落就上学了。没过几天病情重复了,玲玲又在家呆了一个星期。从此之后,玲玲经常呈现不明缘由的头晕头疼、胃口不好、胸闷、呼吸艰难等病症,而且经常浑身疼痛、难受!莫明其妙的怪病,也影响到了孩子的学习,玲玲这次考试成果从年级的40多名降落到120多名。

暑假开学就要高三了,女儿这种体弱多病的状态,如何应对明年的高考?感到问题严重的母亲,刚一放暑假就带着女儿四处寻医问药:上至天津市里的第一中心医院,下至乡间的个体小诊所,都查不出女儿的病因。最后市里的一位专家疑心玲玲是心理问题,倡议妈妈带着女儿去看看心理医生。

孩子的问题,常常是家庭问题的投射。依据我的咨询经历,年龄越小的来访者,我越会把咨询重点放在家长身上。关于陆续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我会把咨询的重心逐步转移到来访者自己的身上,但是家长能否需求和孩子一同参与咨询,我要充沛尊重来访者的本人的意愿!我于是讯问女儿:“在咨询中,能否希望母亲在场?”女儿说没问题,他们母女之间没有机密(我当时心里又打了个问号,这么大的女儿了,母女之间居然没有机密?当时给我的觉得这个咨询可能有些难度!)。

“那你对这次咨询的等待是什么呢?”我想试探一下玲玲的咨询目的。玲玲一脸无所谓的样子:“就是身体有点不舒适,也不晓得本人是什么问题,也没啥想说的!”

假如女儿坚持不启齿,那我们的咨询就可能走进死胡同。为了防止为难,我转头看着玲玲的妈妈。此时的妈妈的神色显得有点凝重:“女儿从小体弱多病,可能跟从小缺乏父爱有关,而本人又比拟强势,丈夫像个小孩一样没有家庭义务感!”母亲对丈夫的埋怨,引发了我的职业猎奇,这里是不是一个咨询的入口?我把留意力再次转到了女儿这里:“在你的眼中,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没想到玲玲闻听此言,顿时泪如雨下:“固然我们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但是我们之间没有感情,我在心中不能承受父亲!”随后,玲玲一边流泪,一边口若悬河痛说父亲的种种缺陷和问题:“爸爸是个自私的人,爸爸没有正式工作,是个校外补课教员,固然挣不了几钱,但吃穿都是名牌,而且还经常花母亲的钱去满足的本人虚荣。父亲对家庭没什么奉献,去年家里买楼,父亲只借来了两万块钱,而且其中的壹万块钱还被父亲买了手机……

在女儿倾吐的过程中,我心中有一个异常的声音冒出来:“这是一个17岁的少女对父亲的应有评价吗?” 我似乎听到女儿是在为一旁的母亲发声!

我偷眼察看了一下那位母亲,似乎很冤枉!但只是在一旁静静的倾听!最后只说了一句:“她爸爸历来不会观赏女儿!” 在这个过程中,给我一个错觉:女儿倒像一位母亲,在不停地埋怨丈夫的种种不是,而母亲却像一个受伤的孩子,静静地躲在母亲的身后,等候着母亲给本人拔闯。

在觉得这对母女角色颠倒的同时,我还觉得到这个家庭构造的不正常:一个安康的家庭构造大致是一个倒置等边三角形的关系,而在这个家庭关系中,仿佛这对母女构成了一个严密的联盟,而男主人被严重边缘化了、孤立化了, 似乎成为了这对母女共同的“敌人”。

接下来,女儿开端诉说内心的胆怯和恐惧,开端诉说本人需求爸爸的时分,爸爸不是不在身边,就是在一旁“讪笑”她,还会说些“风凉话”,这让她特别伤心!

小时分,让玲玲记忆深入的两件事情:一件是小时分医生给本人打针时,本人特别惧怕,可每次只要奶奶和妈妈在场,一个人哄本人,一个人帮着按针眼上的药棉,唯独不见父亲的身影!二是在本人上五年级时(12岁),本人得了阑尾炎要入手术。当时本人恐惧得不得了,她曾听说邻居有一位女孩由于手术时,因过量运用麻药疯掉了!还有,她对面病床上的女孩,父亲整整陪伴了她七天七夜。可本人的父亲,在她住院半个月期间只来过两次,而且话也没说几句就走了,从那时她开端仇恨父亲!

我问女儿:“假如你打针时,有爸爸帮你按住针眼,或在你手术抱抱你,你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吗?”我试图翻开更大的对话空间,进一步探究玲玲内心的心情情感。

但是玲玲的答复出乎我的预料,霎时使我们的咨询呈现逆转和腾跃:“没有什么不一样,一个人失去了一颗大树,就可能得到一片森林!固然本人短少父爱,但这让本人遇到事情更独立,更英勇,短少父爱还给本人带来了很多正向的影响。”对话方向的忽然逆转,让我觉得:玲玲的内心仿佛有两个截然相反的人格! 

方才的玲玲,像是母亲的代言人或传话筒,而此时的玲玲似乎才是她真实的本人!“一个人要懂得感恩,不能随便判别一个人的好与坏!”这些话是从玲玲的嘴里说出来的吗?我真的有点不置信本人的耳朵。我问到:“这个评判规范,能否也合适你的父亲呢?”玲玲淡定地说:“当然!细想起来,父亲对家里也是有奉献的,前些年爸爸补课也赚过不少钱,爸爸给其他孩子补课,每次叫上我一同参与,今年母亲和本人过华诞,父亲都送了礼物!” 

咨询停止得出人意料地顺利,这是真的吗?我猜测,固然玲玲是被母亲带来求助的,但是玲玲在来之前,曾经对本人和本人家庭的问题,做过了无数次的考虑和探究。进入青春期后,玲玲渐渐有了独立察看和考虑才能,逐步发现父亲并不像母亲说得那样尽善尽美!

玲玲的“怪病”,除了跟她的性别、年龄段和生长阅历有关外,还和当下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要素亲密相关。从玲玲的本身特性而言,正处于自我开展重要阶段的玲玲,对父亲权威感、崇拜感确实立,直接影响着她自我价值感的树立。在中国传统“官本位”的社会文化角度来看,社会位置高、收入相对稳定的母亲似乎成为家里的“顶梁柱”,而社会位置低、收入不稳定的父亲,不管是家里,还是社会上,极容易被边缘化和弱化。传统社会文化中,关于“丈夫”和“父亲”角色的思想定式,对这个家庭的夫妻关系和父女关系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再加上母亲从小的裹挟,这让正处于自我探究阶段的玲玲,内心世界充溢了纠结和痛苦,固然百思却不得其解,由于目前她还没有树立起深思社会主流文化的才能。

她目前短少的是一个倾吐自在思想的空间,以及一个能真正了解、支持她的人。

随着我们对话空间的不时翻开,玲玲逐步显露了轻松的笑容。为了强化咨询效果,接下来,我准备对咨询做一下了量化评价:“在我们访谈开端前,你对父亲好坏比例的评价是几?访谈后有没有变化?假如有的话又是几?”

此时,我觉得到对话气氛的轻松:“访谈前,爸爸在我心中好坏的比例是1:99:访谈后,我觉得爸爸的好坏比拟曾经变成40:60了!我觉得猎奇怪,我怎样忽然之间对爸爸的态度有了如此宏大的改动?”

是的,我也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我忽然想起后现代一位心理学巨匠的一句话:“当压制在心底的声音一旦被人听到,整个人就会发作推翻性的变化!”

其真实后现代心理咨询中,咨询师能做的事情真是少之又少,由于问题的答案在来访者的手上。作为咨询师,我们能做到的除了猎奇、还是猎奇!在猎奇中去倾听,在猎奇中去探寻,在猎奇中去了解,在充沛尊重战争等的对话中,同来访者一道,去发明一个全新的生命故事!

第二天晚上,那位母亲微信中写道:从昨天晚上到今天一整天,女儿觉得很好,以前那些不良心情和身体上的不舒适一下子都没了! 

玲玲在回复的家庭作业写到:“爸爸是个单纯的人,我只是不晓得与父亲用什么方式沟通?固然我目前还没有完整原谅父亲,但我愿意不时努力地去尝试!”。

编辑:知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