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同窗聚会是一种信仰

发布时间:
知春寒

图片

人到中年,常听到旁边的同龄人自嘲:老了。

发作在本人身上的变化则是:过去的事情一清二楚,而今天上午做了什么,怎样也想不起来了。

假如这就意味着老了的话,那本人恐怕早已老去,由于每一次同窗聚会,场面都大致如此。上学的事情,每一个细节都被发掘出来,晓得的不晓得的都晓得了,但是聚会前后那几天怎样过的,仿佛都忘了,由于留意力都在聚会当中。

不知什么要素,一种时髦正在快速地扩张,那就是同窗聚会。儿子与同伴们十来岁已常有聚会,母亲,七十多了,一回老家,最盼的也是老同窗聚会。而我,也阅历过,昨天晚上刚刚和高中同窗喝完大酒,今天上午十点,小学同窗曾经在家门口守候,中午喝之前,还要趁苏醒提示本人:晚上还有初中同窗的聚会,万万不可被酒冲昏了头脑,可酒杯一端,誓词云消雾散。  

一个班级,能否能够常常聚会,一来要看上学时期班级的氛围和友谊的亲密水平,二来要有几个热心张罗的人,用他们的辛劳与热情点燃那些半推半就欲走还留的同窗,第三,还需求组织者具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聪慧,总能发明出一个又一个聚会的理由。

比方我的高中班级,十年一大聚,五年一中聚,有同窗从外地回了老家就是一小聚。而在北京的中学同窗,在日常聚会之外,还创始了每年九月一日必聚的传统,由于“开学了”。

有一次在飞机上,看杂志上一篇对导演康洪雷的访问。他和我一样,也是内蒙人,每年,他都会回草原,和同窗们在一同,不用说《兵士突击》,不用说《激情熄灭的岁月》,大家就说过去,就是大口大口地喝酒,而且行也行不行也行,只需酒下得顺利,同窗们和本人都会很豁然:这小子没变,还是我们的那个老同窗。

看到这里,我百感交集,只好合上杂志,再没看剩下的半本。没方法,感同身受。

大学同窗不在草原,不用拼喝酒,但也不少喝。我的一位天津同窗如马三立般留下一个经典慨叹:每次我们班聚会,我都只记得前半截,后半截都是下次聚会时同窗们讲给我听的。由于每次后半截,我都喝多不记事了。

其实,好多人恐怕都和他一样。

大学入学二十年,我们组织聚会,起名“至少还有你”,意图非常明显,不论怎样世事无常,不论路途顺还是不顺,不论眼泪多于笑容又或者相反,值得欣喜的是:至少还有你。

在聚会前,我们搜集了每个同窗提供的校内旧照,稍加编辑,制造成一个大大的专辑。在聚会的收场,我们几十个中年男女,重新会聚在校园内原来的教室里,教师们也都请了回来。

一开端,就是老照片播放,二十年的岁月,不要说有时认不出他人,估量连本人都难以识别,在一片“这是谁”“这是我吗”的众说纷纭中,渐渐地,开端“老泪长流”,师生都如此。这时,看着有人带来的孩子仍然快乐地在课桌间游戏,忽然产生了一种宏大的错觉,这是过去,还是如今?二十年光阴真的消逝了吗?

在同窗的聚会中,常常会有笑话。比方一位男同窗对一位女同窗敬酒,真诚地借着酒劲说道:“上学时,我不断暗恋你,你叫什么名字来着?”满座捧腹大笑,男同窗只好干杯为敬。

聚会时,同窗们的惯常语是“没变没变”,大家相互陪着渐渐变老,自然觉得彼此没变。但隔一会儿走进校园,看着校园里年轻的师弟师妹们,正和本人当初上学时年龄一样,大家才哑然失笑,“没变没变”,纯属掩耳盗铃。

有聚会就离不开音乐,一次,我们将过去校园里最盛行的歌曲与舞曲,编辑成二张CD,长达两个半小时,聚会中的舞会,正是在这过去的旋律中行进的,而在这熟习的旋律中,大家似乎得以抚慰,不觉年华老去。

还有一次聚会,晚餐也完毕了,舞会也完毕了,酒醉的人也醒了,大家意犹未尽,就席地坐在外面的水泥地上,将一切如今能想起来的上学时的歌唱了一遍,直到脑海中一片空白。

2009年就更庞大,毕业二十年,于是组织了全年级的聚会,之前光筹划会就开了近十次,最后几百人云集校园,踢球、跳舞、大联欢会。组织者尽力,同窗纵情,学校尽心,成为又一段难忘的记忆。以致于一年后,很多同窗又要组织庆贺大聚会胜利举行一周年的聚会。

聚会固然好,但是反作用就是,聚会之后重新回到理想中难。并且岁数越大越是如此,以至让你产生梦想:人世间,为什么不能不断上学到永远?正是在这样的失落中,一天一天,困难地从纯真校园岁月再回理想的紊乱世界里。

而同样难的,是从干洁净净的同窗友谊中,再回到人心隔肚皮的竞争或具有间隔的环境中。不过,也没什么好埋怨的,正因而,才有了同窗聚会的价值,也才使同窗聚会日益时髦并大踏步向产业方向开展吧!

关于我们,同窗聚会曾经像一个信仰,而且有趣的是,分开之后,反而似乎比大学校园里还亲还相互挂念。聚会多了,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在岁月的催化下,我们的友谊曾经变成亲情,每一次聚会,都使得亲情的成分进一步发酵。

也因同窗在那里,聚会在那里,素日里一些日子才不那么难耐,最少都晓得,不用担忧岁月匆匆,过去的一切都会含糊,没关系,想不起来的,同窗替我们记住。当然,更重要的是,哪怕将来不再让人等待,至少我们还共同具有一个暖和的过去。

编辑:知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