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控心理分析:

发布时间:
知春寒

图片

( 01 )311311)

微信控”有两个典型的特征,“狂刷”与“滥晒”微信控”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心理学背景“狂刷”从人民 的安全感、归属感的需要,“滥晒”它源于人类对被注意的担心、对自我价值和成就感的渴望。在今天 中国社会,邻居不 即使住在对面也不认识,心理距离也很远微信正好弥补了这个不足。

微信在中国的流行似乎盖过了之前的任何时尚据统计,短短两年时间,中国微信家庭已达6亿左右。

现在,如果有人没有t还没打开微信,、不属于任何群体,就像生活在原始社会,被朋友嘲笑“已经out(落伍)了”微信能迅速普及,:快确实有原因、方便。各种各样的信息,不管是的文字或图片,可以即时传递,真正实现共存“地球村”的程度。微信确实传播非常经典或者实用的内容。据不完全统计,微信主要包括新闻;各种“秀”也称为“晒”:旅游、菜品、照片、幸福、隐私等;励志、哲理、人生教诲感悟、养生常识、实用小百科等;节日祝福、聊天;日常联络、情况交流等。这让网上的人产生了一种情结、四合院的感觉。在现代中国社会,邻里之间不会发生冲突即使住在对面也不认识,大家心理距离很远,没有归属感微信正好弥补了这个不足。满足了都市人、还是中国人之间缺乏人际交往,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的归属,也就是人 被某个群体接受的愿望。微信的“各种群”提供了一种增加朋友之间社交互动的方式、一个增进相互理解相互接受相互认同的平台,营造了人际关系的氛围,结识了人 对归属感的需求。

人们开通微信、使用微信的目的不同,但总的来说都是为了方便和紧跟潮流。有些人通过微信帮助别人,给别人提供信息、提供便利,比如寻亲、寻找被拐卖的儿童;通过微信,人们可以互相交流,随时发消息,什么都可以拿出来“晒”

客观地说,年轻人“玩”微信,一个是打发无聊的时间每天,无论是 s拥挤的地铁或者逛街,等待的时间太长,所以玩微信似乎时间过得更快;第二,我很郁闷,在朋友里吐槽我很开心;第三,可以快速了解瞬息万变的世界,知道刚刚发生了什么,大家都在关注什么这个时候用手机比用电脑更方便、快捷。

但是一旦事情做过头,性质就变了。微信在中国这么受欢迎、广泛普及,现在很多人几乎痴迷微信,成为“微信控”微信控”的典型症状是“狂刷”与“滥晒”相结合。一遍又一遍的刷屏,不断的刷屏,刷的频率已经达到了“狂”太多、不由自主的意思)水平,你说多少“迷恋”网上什么都要晒,旅行照也要晒;享受你的快乐和隐私;晒自己的“撒娇”,晒自己的“萌”太阳食物,晚餐现在,在食物被服务之后,唐 先别吃,先放手机“吃”:手机拍好照片发到微信 s的朋友圈才享受;孙的各种人生哲学和心灵鸡汤;孙职场集与厚黑学;别人遇到困难,首先想的不是怎么解决,而是怎么拍照方便“晒”,等等。晒”的内容之丰富、范围已达到“滥晒”度,真的爱“晒”啊!现在“微信控”范围挺广的,白领、学生、老师中有很多微信控。

( 02 )311311)

微信控”它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心理学背景。就是源于人们“被关注”而归属感的需求,源于对自我价值和成就感的渴望。

微信和微博不一样微博是自媒体,类似于讲座,一 的关注(即粉丝)与关注(即做别人的粉丝)是可以不同、不对等的。微信和s的朋友圈是社交平台,一对一可以说没有主角,也可以说人人平等,满足了平民、草根“被关注”的需要、成名的欲望和表达的欲望满足了草根的明星梦。你有钱可以晒车、晒房,我不 I don我没有钱晒干饺子,这是我们家今天的一种素食馅每个人都可以晒出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独有的东西。

狂刷”从人民 美国的安全需求,包括人民和s渴望一个安全的物质环境和情感环境。大多数人总是害怕孤独,也常常厌恶孤独一旦独处或独处,他们会感到不安全。刷了一遍又一遍,就是想看看微信里的好友“朋友们”你在做什么如果你把自己放在微信的环境中,你就赢了我不感到孤独,这使人们感到满足对安全的需求。

人们在无聊的时候也需要微信,所以微信成为了人们打发无聊时光的有效平台。我们看的不是微信,而是躲避孤独”,有人这样说。无聊的时候看微信,可以很好的消磨时间”,有人那样说。

滥晒”它源于人类对关注的渴望。尼采说,人的一生都在寻找一种重要感!威廉·詹姆斯说,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欣赏是人类最深层的本性。

每个人都渴望被关注,认为自己的存在很重要。所以什么都可以带“晒”,自己这里一“晒”圈子里的朋友会立马收到,关注,无形中证明了自己的重要性。再说,“刷”与“晒”也有联系的,“刷”屏幕就是看别人在做什么,“晒”些什么新内容。看到别人“晒”这么多东西,也是为了宣传自己“晒”的欲望,当自己“晒”之后又急于知道别人有没有关注,就又催了一遍“刷”屏。这样,宝贵的时间就过去了。

实际上,“刷”与“晒”这种联系来自于不安全感和被关注因为不安全,所以更渴望被关注。缺乏关注加剧了不安全感。

当然,我们可以 不要一概而论的确,很多人是带着帮助别人的目的来的“晒”事情,正如歌词所说,“只要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就会变成一个美好的世界”经常在微信里“晒”一些实用的内容,提供各种你认为对朋友圈有价值的信息,帮助别人。在不影响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帮助别人也是人的一种美德。经常“晒”包含哲学的东西,似乎每个人都是哲学家,从而获得“成名成家”感觉,使人在某种程度上有成就感,体现自己的价值,提升自己的重要性。

( 03 )311311)

但现在“微信控”对“经典”对“人生哲理”的晒有点“滥”,似乎比文革时期还要多“万岁”的趋势。这有很大的负面后果:经典天天被人说,所以不是经典。就像天天吃饺子一样,饺子失去了饺子的意义,饺子也不稀罕了。很多经典,本意真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却因为天马行空“滥晒”,最终成为老生常谈。陈词滥调”据美国人安布罗斯说·《魔鬼词典》年,比尔斯说,:是百万个傻瓜通过白痴之口说出的智慧,是死去的真理的活僵尸,是思想沙滩上干枯的水母皮。很多“经典”因为有些“微信控”的“滥晒”,不仅失去了启蒙的价值,还让经典变得有些浅薄、庸俗化。

因为人们美国社会学家菲斯克和泰勒认为,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S.T.FiskeS.E.Talor,1991年年)这项研究的结论是人类“认知吝啬鬼”Cognitive miser)也就是人们总是在努力节省认知能量,在认知过程中尽力寻找捷径。换句话说,你可以通过忽略或者屏蔽一些信息来减轻自己的认知负担。那么,人们会屏蔽什么样的信息呢?会屏蔽太多信息。换句话说,经典在微信中被过度使用、过度、过度解读和转发,天天嚼和被子“喂饭”,已经让人对经典产生了屏蔽、厌恶甚至反抗的心理。

更重要的是,从表面上看,每个人都是哲学家,太多了“经典”和“哲理”拿来“晒”,可是“滥晒”出来的“经典”和“哲理”你真正的品味是多少、感悟了的、实践中运用了的?我不 我没有严肃的感情和缜密的思考,我也没有没有有效的利用我为什么要带“晒”给别人?

编辑:知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