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如何化解愤怒!

发布时间:

图片

如何化解嗔恨心呢?不要从忍(世俗忍)下手,而要从思想下手——即“你不要自以为圣,要以人为镜”。 

什么叫“自以为圣”——什么事情都是他人的错,我是对的,是无义务的。 

什么叫“以人为镜”——就是把你嗔恨的对象当作你修行的镜子,深思下,被嗔恨对象的错你有没有。 

那么如何详细操作呢,我通知大家一个技巧——把他人的错误普遍化,再反观本人有没有这个普遍化的错误。 

下面举几个详细的例子: 

1.菜市场。大家去菜市场买菜,应该多数人阅历过小贩缺斤短两的待遇,我经常见到很大年龄的人在和小贩为了几角钱吵架。小贩对你缺斤短两时,你的第一反响:愤恨或嗔心心里骂人,你的第二反响:忍忍吧,我是学佛的。这样的忍,你能忍多久呢,多数人不跟小贩生气,也会拿老婆孩子或着什么其他出气吧。 

我的倡议是你在第一反响嗔心生起之后,插入这样的一个思想,程序如下 

小贩对你缺斤短两时,你的第一反响:愤恨或嗔心。————观照觉知:我在生气。 

你的第二反响:是判别,把错误普遍化——缺斤短两这样行为是变相偷盗。——正念:因果判别 

你的第三反响:反观本人——我有没有过偷盗或变相偷盗呢?———忏悔:我之过错 

你用的window是微软受权购置的吗,你用的word是买的正版吗,你下载的电影和歌曲是作者同意的吗你付费了吗,你在单位用的电话和纸笔电脑打印机都是干公事吗?以至你穿的衣服或许是盗用哪个品牌的设计呢?你呼吸着地球的空气喝着地球的水,你感激过地球妈妈没,你为地球的环保做过奉献没?想到这里我们其实和小贩一样都有盗罪,那么嗔恨之火立消,这就是打掉本人的“自以为圣”的圣人心理,以你嗔恨的对象为你本人修行的镜子。 

你的第四反响:修行消弭偷盗的业障,也为小贩回向,这就是同体大悲。———生起慈善心

2.夫妻吵架:比方老公抱怨妻子吃素 

你的第一反响:嗔心,这个人业障深重,很厌恶 ———观照觉知 

你的第二反响:是判别,把错误普遍化——老公坚持吃肉是由于慈善心没生起和愚痴——正念,你的第三反响:反观本人——我有完整的慈善心和不愚痴吗?——忏悔 

既然我有完整慈善不愚痴,那么老公指摘我不吃肉,我为什么还生气呢?还在心里指摘呢?当他人对我不公正时我真能做到不嗔恨而同体大悲吗?我真的完整懂得因果报应的道理吗,其实还只是博古通今呢?这就是打掉本人的“自以为圣”的圣人心理,以你嗔恨的对象为你本人修行的镜子。 

你的第四反响:修行使本人更具慈善心和聪慧,也为老公回向,这就是同体大悲。———慈善 

3.假如你只求福报,一个历史故事,阐明如何以化解嗔恨心来 

中国历史上最有福报的大臣是唐朝的郭子仪,辅助四代国君的元老,耸立不倒,不能不说他已得处事谋福三昧。当时是战乱纷飞,郭子仪的对手就把郭子仪的祖坟给挖了,郭子仪听后大哭,但是他并没有报仇他的对手,也没有生嗔恨之心,他说了这么一番话:天下由于战乱死亡之人太多了啊,由于仇恨家里祖坟被刨的也不可胜数吧,我也是领军打仗的将军,我的手下有几兵士刨挖了他人家的祖坟呢?如今轮到我了,也算我郭子仪不孝父母罪大恶极啊。 

我们看郭子仪的第一反响就是把对手的错误普遍化:刨祖坟是由于乱世中的仇恨。第二反响反观本人:我郭子仪的军队就没有刨过人家的祖坟吗?第三反响:是我郭子仪之罪,不再报仇,不再嗔恨。 

所以我们看郭子仪的大福报不是白来的,是本人修来的,面对祖坟被挖都能不起嗔心,真是已得处事谋福三昧。 

4.大家能够看到这种化解嗔恨心的技巧汇合了日常四种主要修炼。 

(1)观照的修炼 

(2)正念的修炼 

(3)忏悔的修炼 

(4)慈善的修炼 

5.假如有的人观照的功夫差,不能在嗔恨心生起的当下就认识到它化解它,怎样办? 

事后渐渐依照程序思想化解转化,保证你今后第二次想起这个气人的事情不再生气,别在心里一遍又一遍重演那个生气事情,一遍又一遍集聚着可怕的消灭能量。事后请静静按程序深思,回想起来没有生气就是有效果了。 

6.假如凡事忍让,是不是就做一个受气包? 

要“冷眼观人、冷耳听语、冷情当感,冷心机理。”用冷静不带怒气的目光察看人,用冷静不带怒气的耳朵听人说,用冷静不带怒气的的心情处置事,用冷静不带怒气的头脑考虑问题。才干保证你不作错事情不做懊悔事情。 

7.其实,说白了怒气和嗔恨实质是什么?就是你的自我。佛家讲要无我,如何无我,化解嗔恨就是无我。 

所以,请大家记住“不要自以为圣,要以人为镜”上能够修佛修道修心,下能够为本人为人处事谋取福报。 

我们要理解什么叫幸福?假如一个人有十亿元钱,他还不满足,整天想着要到达一百个亿;而另外有个人一个月赚壹仟块,可是他十分满足,他说:“我每个月能拿到一千元钱,一分钱都不差,真好啊!”这两种人,到底哪种人幸福呢?幸福是一种满足。满足的人是幸福的,不满足哪来幸福啊? 

大家都以为懊恼很可怕,当懊恼来的时分大家都发脾气,大多数的佛教徒仍然是在发脾气的,仍然在懊恼,那么这就是你心里不明。 

假如一个人给我们带来懊恼了,我们就会发脾气。那什么是懊恼呢?比方说有人打了我一巴掌,我生出了懊恼。那这个懊恼怎样化菩提呢?在凡夫以为,这个人打我一巴掌,这个人是伤害我的。他们以为这个人是谁啊?这个人是我的仇敌的,佛子以为这个人是我的冤亲债主,比方有人给了我一巴掌,给我带来了懊恼。这个人到底是谁呢?佛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这个人打我一巴掌,前世是什么因呢?前世是:这个人,我曾经打过他一巴掌,我打了他一巴掌,代表什么呢?我给他造业了,往常他打我一巴掌,跟他扯平了。代表什么呢?前世我对人家造业了,他打我一巴掌是来给我了业的。那这个打我一巴掌的菩萨叫什么菩萨呢?我讲他是来给我了业的,我把他称之为了业菩萨,一个人由于我们前世对他造业了,他今生来给我们了业,是好事。 

懊恼不是仇敌,懊恼也不是冤亲债主,懊恼是我们的了业菩萨,是来给我们来了前世我们对他人造了业的菩萨,所以是了业菩萨。当懊恼来的时分呢,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个懊恼是什么呢?他是来摆脱我们,来成就我们,所以一切的懊恼皆是摆脱我们、成就我们无上菩提的种子。 

所以当懊恼来的时分呢,我们不但不应该懊恼,反而应该以一种感恩的心情来应对,满心欢欣的。为什么呢?噢,我的业又能够了了。又了了一份业,这是多大的好事呀,中国古代有一句话叫无债一身轻,人的身体轻了,我们就会往上走,就能够去三善道,天堂,以至能够去西方极乐世界,去其他佛国。可是假如我们满身业障的话,那么怎样办呢?我们就只好堕入三恶道了,债越多,身体越重,越往下蜕化。 

佛教徒有一个十分十分大的问题:整天修忍辱,人家进犯他,我忍、我不生气,我不发作出来,很多人有这样的领会:遭到他人诋毁、打骂时,身虽不对抗,可是心中依然有一股酸水在涌流,这怎样办? 

净空法师是这样答复的:能做到这样你的功夫算是不错,为什么?假如没有功夫,你一定有对抗,你一定有报仇,有仇恨,有报仇。人家骂你,你一定会骂他;他人打你,你一定会打他。你如今曾经是心里不快乐,身体曾经不对抗,这功夫就很难得,就很不容易了。要继续再做功夫,做的什么?做到受他人的凌辱、诋毁平心静气,那功夫就中等的。上等功夫,遭到人家凌辱、伤害,还十分感激,上等功夫。感激什么?他来考我,看我能不能及格,我及格经过了,他是我的好教师,来考试我的。所以用感恩的心。 

《涅槃经》里面歌利王的故事,歌利王割截身体。你看忍辱仙人,真的平心静气,感激他,感激他什么?忍辱波罗蜜圆满了,换句话说,他在这个项目学习的他毕业了。这是最后一个大考,经过了,他毕业了,毕业,他就上升。所以忍辱仙人发愿,我成佛之后头一个来度你,报恩!给我们做了很好的典范。[佛能包纳虚空,包纳六道的众生,我们学佛也要学会容纳,连四周的人,单位的同伴,身边的亲人都不能包容,又怎样能说本人学佛呢?] 

我们要晓得,没有这些人折磨,你的懊恼习气怎样会断得了?关起门来,躲在山洞里,一辈子也断不了。所以天天要受考验,天天在这里面去磨炼。境地现前,心里就有醒悟,觉就没有仇恨,欢欣承受。这叫真正修行,真正在做功夫,把你的懊恼习气修正过来,叫修行。还有一点点仇恨,心不平的话,功夫还不到家,还差很大的一段间隔;一定要平心静气,这样才干够长聪慧。 

当你明白懊恼即菩提的道理的时分,还有辱可忍么?无辱可忍。一切懊恼皆是摆脱我们,成就我们无上菩提的种子,这个懊恼曾经转化为菩提了,是我们十分乐意面对和承受的,所以,无辱可忍,这就叫做忍辱波罗蜜。 

很多人觉得冤亲债主是看不见的,本人终身病、一有不顺的事情,很多人就把这个罪恶推到冤亲债的身上去了,是不是冤亲债主在主导我,来搞我?一切的病灾都是本人搞本人的,叫做自食其果,没有冤亲债主搞你。在我们身边离我们越接近的人,越是我们的冤亲债主,我叫他们为“了业菩萨”。无论善业还是恶业,它都是业,所以,不论你们关系好,还是关系不好,都是来给我们了业的,所以我们身边的人就是我们的了业菩萨,比方你老婆叫你冤亲债主,你愿意听吗?假如你老婆叫你了业菩萨的话,你愿不愿意听?明白了这点我们的心灯霍然被点亮了。由于我们看懊恼的时分,曾经不再是懊恼了,而是菩提。 

我们之所以有懊恼,觉得活的累,不能摆脱。就是习气太重——贪婪;当我们对一件事贪不到时,就产生了埋怨心,埋怨心再继续收缩,就生起了嗔恨心。实践上我们应该看到他人做错的同时,要深思本人有没有做错,把对方是一面镜子,看本人!看本人是不是也有同样的习气、缺点。 

不要埋怨他人,也不要用他人的错误来惩罚本人(生气)!学会用他人的错误来提示本人,然后,要感恩的心感激我们的“教师”。我们生生世世界的习气缺点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动的,必需经过日常生活中的事来修本人的习气缺点,祝:各位福慧双增,法喜充溢。

源自:学佛网

知春寒
编辑:知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