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溺爱孩子”这个说法由来已久,我们往往只从字面上理解,认为“溺爱就是爱得太多”,于是推导出“唐 溺爱就是少爱”
很多家长对此深信不疑,但这其实是我们迷茫的表现——爱和溺爱不是一件事的深度,而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
( 01 )311311)
溺爱的本质是控制,爱的本质是给予自由
溺爱”不是“太多的爱”,是“太多的、爱的旗帜下的控制和安排”
溺爱是怎么来的?
我们有句谚语叫“爱之深,责之切”很多家长往往容易陶醉于这种“给予”在快乐中,我不 我不知道这已经进入了另一个极端,成为“替代父母”剥夺孩子的独立性,在生活中为他交友、学习、发挥和其他事项,这是“溺爱”是披着爱的外衣的占有和控制。
大人按照自己的意志管理孩子,背后的心理基础是恐惧和不信任。
从穿衣吃饭到选择工作和配偶,许多父母可以 我还没说完“我是为你好”你要听我的”——表面上为孩子付出了很多,实质上却在每一个细节上剥夺了孩子的自由。
在教育上,“溺爱”恰恰是“反爱”是的,所以这也违反了教育规律,这将阻碍儿童的发展s正常的潜能,剥夺了孩子亲身体验生活的权利,让孩子失去了很多生活能力,这就是为什么“溺爱”很多孩子之所以会有很多问题。
没主见、窝里横、没有同理心…所有教育的症结在于,成年人只考虑如何建立和控制这个小人。
如何区分爱和溺爱?
母爱有两个最重要的任务:
首先是和孩子亲密无间,关心孩子的成长;
接下来就是和孩子分开,促进孩子成长。
所以,如果说“溺爱”是管制、包办、批评是在剥夺孩子体验生活的权利,是在逼迫孩子失去生活的能力;爱”就是给孩子自由、包容和欣赏是陪伴孩子慢慢获得生命的经历。
( 02 )311311)
自由=选择权、尝试权、犯错权
给孩子自由不是放任,更不是放任“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给孩子一个选择、试错的权利,让孩子获得成长所需的生活经验。
当孩子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的爱,建立起充分的信任感,在遇到问题时总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帮助,自然会对父母表达出依恋和信任。
爱孩子,离不开他的心理考虑,对小事漠不关心,视而不见,不要让孩子为难。我们不t什么都不说,用开朗豁达的心态对待我们的孩子,孩子会调整自己——多余的提醒和安慰,这些只是让父母满意,却给了他们不信任和羞辱。
爱孩子就是要尊重孩子,要清楚地知道我们和孩子的界限在哪里,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允许孩子自己做什么和孩子相处会更容易,亲子关系也会更融洽。
请相信,管得越少,放得越多,孩子就会越好。
(03 )311311)
怎么处理放手的分寸?
孩子的成长并不完全取决于父母的精细控制只是因为他们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立的,所以可以放手。
放手”原则是在每一件具体的事情面前,
唐 t控制,引导;
唐 不要太痕迹,尽量不要留下痕迹;
唐 不要怀疑,要相信;
置身事外,接受现实。
在道德和安全的底线上,父母应该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成为独立的人,才有能力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
你让孩子自己做、试着相信她有做出选择和自我修正的能力。即使孩子做的某件事不精彩,即使孩子真的错了,你也要允许她犯错,平和地接受她的不精彩。唐 不要害怕失败,因为失败往往是有价值的。不犯错,孩子怎么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可以的?
请不要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要认为自己做错了。孩子经历的这段混乱时期,是旧的生活秩序向新的生活秩序过渡的时期。
在旧的生活秩序中,父母是主导者,子女是被动的执行者;在新的生活秩序中,儿童是主导者。就像装修老房子,新旧交接的时候会更乱。等孩子熬过这段混乱期,后面的一切都会轻松很多。
这个时候你一定要意识到,你和孩子是完全独立的,你们是平等的唐 不要把你的孩子当成你的附属品或下属你必须尊重他的独立选择,不要再抱着不放“我的想法是对的,不同意我是错的;我 我这样做是为你好It 不按我的方法做是不对的”这种单边主义的思维模式不要在任何事情上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请耐心陪伴他慢慢获得生活的经验,也请允许孩子“慢点”长大。
心理上,要给孩子最坚定的支持信任和欣赏是最大的支持,也是最真挚的爱。唐 不要急于要求孩子服从,而要学会去做“听话”父母应该听孩子的话并设法及时满足他们的需求。
这个时候,父母越平和,孩子越听话;父母变弱,孩子变强;父母趋同,孩子的格局才能变大。
如果父母坚信“人之初,性本善”我坚信每个孩子都是完美独立的个体,我坚信在这个孩子内部,我已经拥有了“成为他自己”所有的要素,就像一粒小麦具备了成为麦穗的所有要素,那么他就会完全放心地去做最简单的浇水除草的工作,不用精心安排种子什么时候发芽开花,更不用担心它会长成一株杂草。
文丨尹建莉
选自《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自由的孩子最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