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求求你们别再说“为你好”了

发布时间:
知春寒

图片

文:韩婧

来源:韩婧小大(hanjingloveu) 

  01  

我被一个亲戚“拉黑”了。

过年的时分,她让我劝劝马上就业的大儿子:听家里的话安安稳稳的在家找个“铁饭碗”工作,别整天沉思着本人找,觉得去私企给人打工不稳定又折腾——“我这都是为了他好啊”。我表示对她心情的了解后通知她:孩子成年了,有本人选择的权益。他愿意本人去闯荡未尝是一件坏事,家长觉得为他好也不错,不过我们不能强行剥夺他尝试的时机和权益,有些路必需本人走了才晓得利害。

亲戚听了后,不由得黑起脸来,原本希望我游说儿子,结果憋出一句:算了,还是我劝他吧,你可别给他说这话了。

前两天,我妈发音讯问我针对初中生早恋的状况怎样引导,我发视频过去问详细状况。一问得知,是那个亲戚的小女儿,孩子今年初二,不断成果很好,全校前几名的那种,是父母眼中的乖乖女。忽然这位亲戚发现跟一个男生发一些暧昧的微信音讯,她追到学校问,一看不得了,教师也晓得了,觉得作为家长居然是最后一个晓得这个音讯的。立即不淡定了,找孩子说话,给孩子说如今还不到这样的年龄,要好好学习。女孩嘴上嗯着啊着就没有其他反响了。她越想越不放心,索性要去找教师给女孩转班,遭到了女孩激烈反对。如今一筹莫展,刚好我妈去了她家,于是就找到了我。

我平常接触青春期学生比拟多,也经常收到很多六年级女孩子写的信通知我喜欢上同班男生不晓得该怎样办。听到这样一个状况,出于职业惯性,我脱口而出:“初二了有喜欢的人不算早恋了,这并不是问题啊。”结果话一出口,原本想给我说话的亲戚霎时走开了,留下我妈打圆场问我应该怎样应对。

固然我说了很多留意事项引导办法,但是再也没有听见那位亲戚的一句回应。

我分明的认识到,早恋在她看来,是坚决不允许发作在小女儿身上的,这意味着乖乖女变的不听话了。她原本等待我能够站在专业角度给她一些快速斩草除根的办法,这才是对女孩好的,但是我给的却是相似支持的表达,自然是抗拒的。

  02  

“为你好”三个字是太多父母加给孩子的桎梏。

上学的时分父母说:不要早恋,安心学习,你长大就晓得妈妈这是为你好;

大学毕业后找工作,父母不惜本人贴钱贴力贴老脸,给孩子找一个稳定的工作:你有个面子工作本人也轻松,社会位置也高,我们挣这么多反正也都是为了你;

工作稳定了该结婚了,父母张罗着给孩子相亲:趁着我们身体还强健,你早点结婚以后有了小孩还能给你带,你也轻松;

孩子结婚后产生矛盾想离婚,父母又站出来了:婚姻哪有不磕磕绊绊的,你一个人带孩子更辛劳,多磨合一段时间,这也是为你本人好。

……

有着事事都“为你好”的父母的孩子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从四周的朋友和接触的个案中,总结出两类——听话的和不听话的。

听话的孩子内心充溢的担忧和恐惧,由于深深的内化了父母的请求,了解父母的好心,懂得父母的苦心,他们很少忤逆父母。即便这样他们还会很担忧,担忧本人不能满足父母的等待。他们一切事情的动身点也会把父母放在第一位:我这样做妈妈会不会开心?爸爸会不会生气。

我曾经问过他们“你把本人的需求放在什么位置上?”他们的答复大都是“爸妈开心了我心里就好受些”,随后是一丝无法的苦笑。

不听话的孩子是什么样子呢?他们没有像父母说的那样“什么年龄就该干什么事”:上学的时分早恋,上班之后三五年时间至少跳槽一次,以至变成了“大龄剩女”还能够每天自得其乐,父母念叨起来就一句话甩过去:你们照顾好本人就够了。父母一边气得长吁短叹一边也无可奈可,由于孩子除了“不听话”仿佛也没有什么不好的:经济独立,人脉普遍,兴味众多,时不时回来陪爸妈一同聊天下棋。

看上去要自由潇洒很多,其实他们内心充溢了内疚和不安:由于晓得父母的“为我好”,而本人又没有满足父母的等待,即便本人如今的生活本人很称心,也没有方法安心享用这份称心。

  03  

曾经有个个案跟我讲,她看到一个微博,博主写道:我问我爸为啥不催我结婚找对象,我爸说:那是你本人的事情我为啥要管。那条微博下边很多人评论说,好想要这样的父母。她没有评论,只是默默的觉得到很羡慕。

就在不久前,她的父亲由于她年过三十还没有结婚,心情失控,酒醉后哭着喊到“对不起列祖列宗”。那是她记忆中第一次看见父亲掉眼泪,她通知我:“我宁愿他打我一顿或者骂我一顿,那样我还能反驳。可是他这个样子我觉得我做了天大的错事,特别特别难受。”

她做错了什么呢?并没有错,她只是过了一种本人想要的生活。

她父亲错了吗?也没有错,他只是觉得女孩子到了这样的年龄结婚才有人照顾,作为父亲才会放心。

错就错在两个人想要的不一样,错就错在父亲在想着“为你好”的时分失去了界线,女儿把这种“为你好”内化成了一种义务,一旦完不成就觉得孤负了父母,仿佛本人事业再胜利,人生再精彩也失去了意义。

我见过的调和的亲子关系是这样的:儿女长大后,母亲想着如何把本人装扮的漂漂亮亮和本人的闺蜜们一同聊天旅游,父亲想着找哪些朋友一同谈谈人生赏赏花,孩子能够在本人事情上有充沛的自主权同时也愿意分享本人的困惑,而父母提供本人见地但不强迫执行。彼此都不会把对方想的过于脆弱,置信每个人都有才能处置好本人的事情。

界线清楚,相互尊重,放下无谓的自我牺牲,大家好了才是真的好。

作者简介:韩婧,心理学硕士毕业,心理专栏作者,国度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深婚恋咨询师。积聚咨询个案时长超越2000小时,擅长婚恋咨询与个人生长咨询。深信每个人都值得以本人最初的样子被看见,被听见,被拥抱。

编辑:知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