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考前焦虑”比孩子更严重,有的放矢才有效!

发布时间:
知春寒

图片

最近,空气中总洋溢着一种慌张焦虑的氛围——考试季来了期末考、“小升初”、中考、高考等各种考试纷至沓来。

每年这个时分考试不只牵动着孩子的心,家长接受着的压力也不小。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中,焦虑的反响都是不一样的比方学生们的焦虑多表现为:

轻度的焦虑表现:七上八下,睡眠质量降落,学习效率降落,焦躁易怒等。

重度的焦虑表现:脑子里一片空白,不能正常考虑,彻夜失眠,以至呈现幻听、幻觉等现象。

更严重的焦虑表现:就是有些考生一进学校或者班级就开端身体不适,胃疼、肚子疼,尿频尿急等,以至呈现昏厥和休克。

其实,焦虑就像是“打哈欠”一样,很容易“传染”给身边的人,很多学生之所以如此焦虑其实是遭到家长的影响。

01

家长需求深思

是不是本人形成了孩子的焦虑

曾有位家长吐露过本人在孩子考前就十分焦虑:

考试前夕,孩子总是温习到很晚。有时分孩子说要先睡一会儿,让我清晨两点钟叫他起来看书,我就从晚上不断坐到清晨两点,基本不敢睡。即便是定了闹钟,我也不敢睡,担忧闹钟不响,睡过了头耽搁孩子看书。等孩子起来看书了,我又开端担忧他晚上学习会不会饿,明天早上能不能起来……

这就是家长考前焦虑的一种很典型的表现。对孩子格外热情和当心,说话不敢大声,总担忧本人的行为会影响孩子学习考试。有的家长以至恨不得替代孩子去考试。

02

家长焦虑的几种典型表现

很多家长看到这里,可能会说,还好我没有这种焦虑的病症。其实不同的家长焦虑的表现是不一样的。除了上面这种“温顺型”的家长,下面这些状况也是家长焦虑的表现。

第一种是抵触型。容易找孩子的茬,比方孩子一回家想先休息一下,家长忍不住就提问,“怎样还不看书?”

第二种是唠叨型。有些家长,孩子一到家就唠叨,不论孩子有没有听进去:“作业写完了吗?”“上课要留意听讲!”“你就是不刻苦,老想念着玩!”

第三种是回想型。这些家长喜欢忆苦思甜:“我们当年比你们这条件差得多了,你们如今的条件这么好,还不努力……”

第四种是恫吓型。“考不好你过年就不要进来玩了!”“考不好就不要回来了……”

假如家长重复呈现上述这些表现,就一定要反省一下,本人是不是过于焦虑了。

03

家长应该如何缓解本人的考前焦虑

内心降低对孩子的希冀值

有的家长心情随孩子成果起伏。孩子成果好,家长也肉体振作,孩子成果一掉,家长的心情就跌到谷底,还会时不时摆脸色给孩子看。

家长的焦虑一方面是源于对孩子将来的担忧;另一方面是由于假如孩子考得不好,本人的面子挂不住。

因而家长要在内心降低对孩子的希冀值。假如你希望孩子考第一,结果孩子考了第三,你就会觉得很绝望。但是假如你只是请求孩子考到前三名,那么孩子曾经达成你的目的,自然大快人心。而实践上无论是第一名还是第三名,孩子在学习上的表现无疑都是优秀的。

需求留意的是,降低希冀值是家长的内心活动,不要通知孩子。比方,有的家长可能会对孩子说,“我晓得你压力大,这次考不了前三名,考前十名也行。”这实践上也是一种对孩子的变相打击,是家长对孩子这段时间的学习表现不认可的另一种说法。成果还没有出来之前,家长千万不要提早给孩子的学习表现下定论。

看看本人

想想本人当年学习的时分,有没有这么努力过,是不是也会偶然偷偷懒。假如本人都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强求孩子。

网上曾经传播过一句话:“我没请求你年薪百万,你凭什么请求我考第一?”

固然这种观念不一定对,但是作为家长,反过来想想,还是能自我宽慰一下。

即便家长们拿不到年薪百万,但也一定为本人如今所具有的生活努力斗争着;同样,即便孩子没有考到第一,但是只需孩子努力学习,就是好事,关于结果不要太苛责。

平常心做平常事

家长要坚持一颗平常心,要将考试视为平常事。回到家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逃避“考试”这个字眼,也不要将“考试如何”整天挂在嘴边。

不要一如既往,不需求特意地战战兢兢或者对孩子嘘寒问暖。考前家长的反响和表现,孩子是看得到、感受得到的,任何反常的变化都会让孩子感遭到家长的焦虑。

想要让孩子摆脱考前焦虑的搅扰,家长要先学会本人放下。

做父母的很容易和考生一样焦虑和慌张,可是这不只会给孩子带来过多的压力,还会影响孩子的状态。所以,家有考生的要警觉这一点,认识本人的焦虑与慌张,并学会与它们共处。而不是传给孩子,假如家长平心静气地看待,引导孩子正确合理地温习,置信一定会收获颇丰,获得好成果!

编辑:知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