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是感到焦虑?本源常常来自这4点

发布时间:
知春寒

图片

假如你无法处理本人所面对的焦虑问题,你可能曾经理解过以下这些普遍倡议:

1. 你只需求多休息和放松。

2. 中止焦虑,尝试去观赏生命中一切的美妙事物。

3. 尝试更好地享用活在当下的状态。

关于这类倡议,固然其初衷是好的,但实践上这些倡议只不过是走马观花,无济于事。只需求休息放松就能让本人摆脱焦虑,假如真有这么简单的话,那可能就不会有人再焦虑了。

事实上,大多数人没有认识到:当我们内心感到焦虑的时分,通常都存在潜在的心理要素。

在我作为心理治疗师的职业生活中,我通常会协助并引导来访者理解让他们产生焦虑心态的中心机制。只要当你真正理解焦虑背后的基本缘由,你才可能更轻松地从基本上摆脱焦虑。

01

你对不肯定性的容忍度较低

在面对不肯定性要素时,我们可能会产生焦虑,特别是触及到对我们真正重要的事情时。比方:

1. 我到底应该承受那份新的令人兴奋的工作,还是继续做如今这份无聊但稳定的工作?

2. 我喜欢她,但我能否真正爱她到可以步入婚姻的地步?

即使是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不肯定性依然可能给我们带来一定的焦虑。比方:

1. 我到底应该走高速公路还是走小路?

2. 今晚看电影到底选悬疑片还是爱情片?

3. 做意大利千层面吃还是叫外卖?

由于不肯定性所产生的焦虑会让人觉得很不舒适,我们的自然本能就是做一些事情来消弭这些感受。

例如:假定你对能否应该继续做如今这份工作还是辞职感到不肯定,虽然你曾经做过深化的研讨,咨询过对你最终决策能产生影响的人士,并且给本人足够的时间来思索这个问题,你依然会感到不肯定。对此,结果就是焦虑。

但假如你曾经决议要辞职的话,你就会开端写辞职信。当你快写完辞职信的时分,你会感到一阵焦虑。于是,你可能会本能地拿起电话,打电话给你的配偶,跟对方沟通并确认你做的事情是正确的。

你的配偶会抚慰你,因而你的焦虑感也会减轻,然后你就确认并提出了辞职。

此处的问题在于,即使你跟配偶沟通并确认辞职的想法会在短期内减轻你的焦虑,但从长期来看,这可能会招致更糟糕的结果。

当你经过慰藉或安抚来逃避不肯定性时,你会在大脑中构成惧怕不肯定性和随之产生的焦虑这种认识。这即是说,当你以后再次感到不肯定性时,你的大脑会让你对不肯定性的觉得愈加焦虑。这只会招致你更激烈的想法,让你经过寻求慰藉或安抚来防止不肯定性。

明白这个恶性循环了吗?当你对不肯定性的容忍度很低时,你从长期而言感到焦虑的可能性就很大。换言之,假如你想从长期减少焦虑,那你就必需在短期内容忍各种不肯定性。

当你在面对不肯定性和随之产生的各种焦虑感时,假如你尝试承受它,而不是试图摆脱它的话,你就会让你大脑认识到,固然这种感受会让你感到不舒适,但不肯定性自身并不会有什么风险。

这样做的次数多了之后,你就会愈加深信本人能容忍各种不肯定性。随着自自信心增长,你的焦虑也会逐步减轻。总之,你不一定要喜欢不肯定性,但假如你想减轻本人的焦虑感,你就要学会与它相处,而不是总是试图逃避。

02

你有过高的控制需求

很明显的是,可以控制生活中的事情是一件好事。比方:

1. 可以经过定期锻炼来降低本人的血压,是对个人安康的一种有效控制方式。

2. 可以回绝与某个让人不悦的对象的第二次约会,是对个人社交生活的一种有效控制方式。

3. 可以从香草冰淇淋和巧克力冰淇淋中做选择,是一种很好的控制方式。

但是,和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一样,表象可能带有诈骗性。不能以为本人在这些方面的控制是有效的,就以为它总是有效。事实上,在某些状况下,假如你想要去控制某些事情反而会适得其反,有时分以至是让人震惊的。

举几个例子:

1. 你总是想方设法地压服配偶,通知对方参与某项心理治疗的必要性,从而协助其管理在面对不高兴事情时的愤恨心情。每次你这样做的时分,他们承受心理治疗的可能性就会降低,对你的仇恨也会增加。与此同时,你本身的挫败感和焦虑感也可能会增加。

2. 想方设法地让本人入睡。在这种状况下,努力做任何事情只会让你愈加苏醒,从而直接招致无法入睡。假如睡眠质量不好,你就更容易产生焦虑心情。

3. 整夜无法入睡,担忧十几岁的儿子在派对上的某个错误决议所产生的一切最坏结果。你不只会成为一个焦虑的人,而且这种担忧实践上并不会改动你儿子的决策。

这里存在的问题在于,为什么会不断做这样的事情?为什么不断想去控制某件事情,虽然晓得本人可能做不到?

对此,其背后的原理是:

1. 当我们面对本人无法控制的事情时,我们自然会感到十分无助。

2. 在短期内,施加控制(无论多么无用)可能会让本人感到温馨,让本人觉得一切都在控制之中,让本人远离痛苦所产生的无助感。

3. 当然,和任何止痛剂一样,这种温馨只是短暂性的。这意味着你最后依然会感到无助感,同时还随同着处理问题和施加控制过程中自但是然产生的焦虑与压力。

假如你想从源头上降低本人的焦虑感,那就要认识到本人不可能控制一切事情。努力承受呈现坏结果的事实。有时分,无助是不可防止的,而试图控制无法控制的事情,最终只会让事情变得愈加糟糕。

感到无助曾经让人很难过了,为什么还要让本人焦虑呢?

03

你试图管理压力而非压力源

我想大多数人都能认识到,慢性压力是形成焦虑的主要缘由。

1. 假如你在工作中经常被压得喘不过气,你可能会相当焦虑。

2. 假如你跟某个对象处在一段不安康且有压力的关系中,这种关系可能会给你带来许多焦虑。

3. 假如你是年老多病的父母的主要奉养人,感遭到一些焦虑也是十分正常的。

但是,大多数人可能无法认识到的是,通常未雨绸缪地去管理本人的压力,实践上是一个相当糟糕的想法。你可能会想,我是一名心理治疗师,我竟然会以为,压力管理是一件坏事。但在大多数状况下,事实确实如此。缘由在于一个简单而关键的区别,即压力不同等于压力源。

压力,或感遭到压力,是面对压力源时所产生的一种生理反响。

1. 你的上司给你发了一封带有攻击性的消极邮件,他的行为就是一种压力源。对此,你的肩膀紧绷,这种回应就是一种压力。

2. 你的配偶在晚饭后对你做出的挖苦性评论是一种压力源。对此,你在事后几个小时内所感遭到的不自信和不平安感就是一种压力。

大多数人在管理压力方面花了很多时间,却无视了真正的问题,即生活中不时呈现的压力源。当然,有时分我们可能无法改动生活中的压力源。假如你是战场上的兵士,你不太可能去压服敌方的兵士不再给你那么大的压力。

但我们大多数人在生活中的大多数方面,对压力源的控制比我们想象的要多。例如,许多人会以为,生活中那些粗鲁或有毒的人是不可防止的压力源,而这是永远都无法改动的事实。对此,他们所能做的就是努力管理本人的压力——多冥想、多考虑等等。

但问题在于,不论你在正念冥想上投入了几时间,只需你身边不断有一些人来贬低你,你就会感到十分焦虑。遗憾的是,由于对压力管理的崇拜,人们最终以为本人才是缘由所在——假如我思想愈加积极的话,我就不会这么慌张和焦虑了。这完整是无稽之谈。

你不需求更多的呼吸练习,你不需求任何盛行的压力管理办法。你真正需求的是,放弃对压力的纠结,开端关注如何管理压力源。99%的时分,更好的压力源管理(和更少的焦虑)实践上触及的是更有主意。

1. 虽然可能有艰难,但假如你选择跟消极和带有攻击性的配偶设定并划清界线,要比试图改动自我说话来减少焦虑更有协助。

2. 跟本人的上司就工作量展开真诚的说话,要比在会议行进行深呼吸练习更能减少你的焦虑。

总之,假如你想减轻本人的焦虑,就不要再依赖压力管理,而应该坚决地管理压力源,从源头上处理问题。

04

你是个“老好人”

大多数人都不喜欢抵触。事实上,他们十分惧怕抵触,以致于他们会做一些相当极端的事情来防止抵触。

我曾经有一个来访者,她依从了丈夫的离婚请求,虽然本人有所冤枉,但她不想经过解释本人的真正需求来让他感到难过。后来,还有一个人,他总是一副怕惹老板生气的样子,以致于他经常每周工作60个小时,并经常错过一些严重的家庭活动。

当然,讨好型人格,或者“老好人”,也表现在各种小的方面:总是“顺其自然”,无条件地承受配偶的任何想法,陪对方看任何题材的电影。在内心中躲藏对同事的批判意见,由于你不想让对方觉得不好。

无论是什么状况下,关于老好人而言,当你习气性地以牺牲本人为代价来优先思索其别人的时分,你实践上就是在通知你的大脑,你本人并不重要。长时间下来,你就会愈加不自信。当你愈加不自信过后,焦虑感自然就会增加。

值得庆幸的是,你能够在生活中练习“自我坚决”,从而减少焦虑、进步自信。对此,关键在于从小事做起:

1. 退回做错的那杯咖啡,请求对方为你重做。

2. 当上司发问谁想接手新项目后,会议室变得十分寂静。容忍这种为难场面,让他人去主动接手。

3. 通知配偶,“我今天更想吃泰国菜”。

很显然,为别人着想并思索别人的需求和想法是一件好事。但是,像任何事情一样,凡事都应该有个度,走得太远可能就适得其反。假如你想减少本人的慢性焦虑,那你就应该多为本人思索,多关注本身的需求和想法。

05

写在最后

假如你想从源头上减少焦虑,你需求认识让你坚持焦虑的中心机制,经过针对性的方式办法来减少焦虑。练习容忍不肯定性,而不是逃避它。承受本人的无助感,而不是控制一切。管理压力源,而不是压力。愈加关注本身的需求和想法。

编辑:知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