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的脾气越大,教育效果越差
很多家长在和孩子相处中总是喜欢发脾气,习气于把每次发脾气归咎为孩子不听话,或孩子某种行为太不像话,以为本人发脾气是不得已而为之,是为了教育孩子。事实是,脾气不但没有教育功用,却是反教育的。
脾气越大,教育效果越差。坏脾气不只像一把乱挥的锤子,毁坏当下的一时一事,以至形成不用要的人生悲剧;更像弥散的有毒气体,构成深远而普遍的损伤。
乱发脾气的害处其实大多数人都明白,只是做不到不发脾气。不少家长经常下决计要改掉坏脾气,屡屡事到临头,火气一上来,就什么都忘了。所以,本文想着重谈谈如何抑制坏脾气。
抑制脾气不能光靠一个“忍”字。古话说得好,“忍”字心头一把刀。一位家长给我的邮件标题是“我忍,我忍,我忍忍忍”,且不说邮件内容如何,标题已够惊人。刀锋之下,如何能躲开伤害?一个人心上这么多带血的刀子,若不去掉,迟早是要割伤本人或别人的。
这就说到一个问题,脾气大的人为什么心中常有怒气?他们的“火”到底从何而来?晓得病因,对预防和治疗都十分重要,所以有必要在这里对坏脾气先追根溯源一下。
脾气很差的人,童年阅历常常有两个特征:一是身边有个爱发脾气的人,二是内心常常有冤枉感。正是童年时期的这两种遭遇,埋下了坏脾气的隐患。
由于儿童的性情是向成人习得的,家长的行为示范作用要远大于口头训诫作用。坏脾气家长动不意向别人、配偶或孩子发火,这首先是做了背面示范,无意中教会孩子用毁坏性方式表达不同观念。
同时坏脾气的人让家庭生活经常充溢火药味,让孩子的心理总是充溢负面心情,沉淀越来越多的负能量,成年后,习气以伤害性的方式表达分歧,特别容易冲着配偶和孩子嚷嚷,以至入手,由于这两者离本人最近,对本人要挟最小——于是我们看到,坏脾气代代相传,老子火气大,儿子脾气就差,到了孙子也不怎样样——家族轮回链条就这样构成,正如蒙台梭利所言,“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形成”。
脾气的实质是恨意,恨意和考虑力呈反比,恨意越深,考虑力越浅。一些爱发脾气的人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这脾气就这样,天生的,改不了。把坏脾气同等于双眼皮一样的生物遗传,这反映了很多人对本人坏脾气的迫不得已,以及对自我改动的逃避。
追溯脾气的成因不是为了责备谁,而是为了看分明本人的缺陷从何而来,将要何往。看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才干防止把坏脾气合理化,才有力气斩断这轮回的链条,并且容易对原生家庭的缺陷给出原谅。
02
如何改动“坏脾气”?
如何改动坏脾气?关键一步是立刻行动。即从今天、从这件事开端,不发脾气。
脾气这个东西,不发就不发了,你不纵容它,它就不会张牙舞爪。反之,假如不加约束,脾气能够被喂养得越来越大。这不只在心理学上被察看到,生物学也证明,惯于摆出暴力姿态的人,只会增加本人的愤恨。
抑制脾气能够从每一个想要发火的事情中开端练习,哪怕觉得本人在“演戏”,也要演下去,心情没到位的状况下,努力让行动先到位。心理学研讨发现,“恣意流露心情,能够强化心情。相反,尽可能地抑止心情,则会削弱心情”。
并且人的心情有互动性,投射进来的心情常常会反弹回来,每一次反弹都是强化。好心情有好强化,坏心情有坏强化。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我们由于行使正义而变得正义,由于练习自我控制而变得自我控制,由于做出英勇行为而变得英勇。”所以,假如我们想要变成“好脾气”,就要让“好脾气”不时和我们相逢,尽量不让坏脾气出来露脸。
大局部状况下,人只需体验过一次抑制脾气带来的愉悦,后面就会更容易控制心情。
03
抑制脾气,带来了惊喜变化
有位家长说她不断对儿子请求严厉,但还在读小学五年级的儿子脾气不好,由于一点小事就怒不可遏,大喊大叫,而且从不认错,经常气得她几乎要发疯,只是由于晓得打孩子不好,才强行忍着不入手,但和孩子吵架却是频繁发作。
有一次她真实黔驴技穷了,愤恨地对孩子大喊一声:你就不能让妈妈快乐点吗?儿子大声回敬说:“我不知如何让你快乐,就晓得如何让你不快乐。”她当时觉得内脏都要气得出血了。
有一天,儿子从学校打来电话,说一个作业本丢在家里了,必需要今天交,要妈妈送一趟。这不是第一次了,这孩子整天丢三落四的,动不动就把什么东西丢在某个中央,所以当她黑着脸把作业本送到孩子手上,刚说了句“每天叮嘱你几次……”儿子立刻呛她一句“好了好了,你快走吧!”扭头就分开,没有一点认错的意义,也没有对妈妈的辛劳表示一点感激。
可能只是由于在学校里,才没大喊大叫。晚上她很想批判儿子几句,只是惧怕他发脾气,才硬忍住了,心想等你下次再忘了带东西,逮着了一定好好经验一顿。
没想到第二天儿子又从学校打来电话,说他把今天要交给教师的一张表格丢在家里了,要妈妈再送一趟。她一听,火气腾一下就上来了,没好气地说,妈妈今天忙,没时间,你明天再交吧,生气地把电话挂断。过了一小会儿,教师打来电话,说这个表格必需今天交来,如今班里就缺她儿子这一张,希望家长配合教师的工作,否则孩子没法放学回家,教师也没法下班。
教师口吻强硬,不容磋商,她只好放下手头的事,开车往儿子学校赶去,内心几乎能够用怒火万丈来形容,恨不得当下抓住儿子痛骂一顿。
快要到儿子学校时,她想到有可能遇到儿子的教师,忽然有一点点害怕,觉得没有勇气面对,惧怕被教师给脸色看。然后又想到,本人还这么惧怕见到教师,儿子此时不知有多难堪。教师显然很生气,应该已是狠狠地训了儿子。
全班那么多孩子,就他一个人忘了带表格,这让儿子多么为难啊。想到这里,她突然有点开端心疼儿子了,心里的怒气一下消解了不少,然后,不知怎样忽然生出一个想法,今天连提示也免了,反正提示也没用,还让他呛本人两句,这次什么也不说,看看他以后会怎样。
到了学校见到儿子,她一如既往地没有生气,把表格交给儿子时,顺便把水壶递到孩子手上,和蔼可亲地说,水壶也忘了带了,是不是一上午没喝水,渴吗?妈妈的表现让孩子大吃一惊,有些不置信地看看妈妈,一时不知该说什么,眼睛里流显露打动。要晓得,以前假如忘了带水壶,也是一个过错,回家后总会遭到一顿责骂。
看着孩子的表情,妈妈突然觉得孩子那么不幸,本人没发火,竟然让他那么不测,可见本人对孩子发了几火。妈妈一下觉得有些心酸,忍不住温顺地拍拍孩子后背。当孩子确信这次妈妈真的没生气时,眼中忽然泛起泪光,有些手足无措地低下头,嗫嚅着低声说一句“妈妈,又让你又跑一趟……”孩子固然没把话说完好,但能听得出他的歉疚,简直能够确信,孩子在强忍着眼泪,或已流下眼泪。
妈妈一霎时也眼眶一热,又悄悄摸摸孩子脑袋说,没事,反正妈妈今天也不忙。嗯,没别的事了吧,那妈妈走了。孩子悄悄地嗯一声,还是没抬头,妈妈能觉得到她和孩子间有某种暖和的东西在交流着。
回家的路上,竟是从未有过的幸福感,原来宽容竟有这么鼎力量,能够让一个历来不肯低头认错的孩子主动说出对不起。晚上孩子回家后,竟然也一如既往地变得十分温柔,妈妈让他干什么,他总是心情高兴地去做了,完整没有以往的成心顶牛。
这次阅历让她看到抑制脾气的成果,给她带来自信心和鼓舞。后来这位家长开端不时地约束本人,发脾气的确是越来越少,脾气也越来越小。很多事情假如放在以前,一定会觉得不可容忍,非得暴怒一场不可,后来却发现一切的事情都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发火并没有那么难,而孩子也变得越来越懂事。
04
就是控制不住发脾气,该怎样办?
控制脾气,多数家长只需在认识上到位了,行动就会自动调整。但也有人发现,抑制脾气于本人来说是件特别艰难的事,固然明明白白地晓得发脾气的害处,却常常控制不住。每次发完火都懊悔得要死,可到了下次,照样怒不可遏。
假如是这种状况,能够试试下面几种方法:
1. 半小时效应。
给本人立个规矩,不论有多愤恨,都不马上发作,即使无意中发作了,也要马上收住,通知本人等半小时,一切都等到半小时后再说。
在这半小时里,一定要去做点别的事,凡能让本人觉得好些的事都能够做,比方阅读网页、玩游戏、吃东西、到外面走走、洗个澡或给好友打个电话等等。一切有可能挑动脾气的事都不做,且最好不要和孩子在一同。脾气是一种激情,迸发都是霎时的事,挨过半小时后,人就会变得理性,该怎样样做不该怎样做,根本上就分明了。
2. 纸条典礼。
在特别想改动坏脾气时,写两张纸条。
第一张描摹本人的坏脾气,把它的可恶白纸黑字地写出来,此纸条意味本人的坏脾气。第二张写下本人改动坏脾气的愿望,以及有提示作用的一两句话,此纸条意味本人的决计。然后把第一张狠狠地撕碎、烧掉或用其他方式销毁,觉得把坏脾气掩埋掉。
第二张贴到墙上或放到其他本人便当看到的中央,规则本人不论在什么状况下,只需想发火,必需先跑去看过这字条,看完了再决议发不发火。或已开端发火,忽然想到纸条,也要跑去看看。
若纸条有效控制了火气,给本人一点任何方式的奖励,让本人快乐;假如看过纸条后没管用,还是发脾气了,也不要泄气,把这一张撕了,重新写一张,重新给本人鼓劲。看纸条这个典礼化的行为不断坚持下去,上面提示本人的话经常在心里温习一下,坏脾气一定能被有效抑止。
3. 意念分散。
当火气一下子起来时,先赶快把意念投注向本人身体内部,宛如立刻把身边惹你生气的人丢弃掉,顾不上管他一样。集中留意力寻觅一下身体哪局部被怒火弄得不舒适了,是胸口憋闷,还是脑袋隐痛,或是手臂哆嗦,然后把意念集中到那个不舒适的中央,想象有一团纯洁的气体或清清的水流,轻柔地包围那里,旋转按摩,并丝丝深化,把那里的浊气驱逐进来,可经由身体任何中央挥发到空中,身体越来越洁净。
这个过程最好伴有深呼吸,觉得纯洁之气被吸入,然后长吁气,浊气被呼进来……一次遣散不完就再来一次,直到觉得本人变得洁净、宁静而松弛。
以上三条办法能够同时做,也能够只做一条。关键是坚持,不断坚持,给本人重复练习的时机。西方传播一句笑话:如何像卡耐基一样胜利?答案是:理论,理论,再理论。套用这句话,完整能够说,如何成为一个不发怒的人?答案是:不怒,不怒,就不怒!在发脾气的时辰,没有比中止发脾气更重要的事情。
任何自我控制手腕只要树立在激烈的自我改动认识上,才会有效。在和孩子的“比赛”中,家长要时时记住,只需发火,就输了。家长若不和孩子斗狠比强,遇到事情有定力,有变通力,那么孩子学到的正是这些。
知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