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心情教育孩子,你的爱就变成了伤害

发布时间:

图片

有父母问:

其实我女儿挺灵巧懂事,可能我对她的请求太高,或者不懂得控制脾气,她假如把衣服弄脏,或者犯点小错误,

我就会一下子控制不住怒气,说得很凶,事后我也会懊悔,而且看她难过地哭泣,我会自责,觉得本人伤害了她的心灵。

我不是好妈妈,我该怎样改?我真的是爱她,不想伤害她!

其实,许多接触过心理学学问的妈妈在生活中常常都会深思,本人在过去的教育中,能否太过简单粗暴,忽视了孩子的心灵接受力、伤害了孩子的自尊感和自信、没有做到对孩子的完整接纳。

即使从未接触过心理学概念的家长,其实也一样会从孩子对本人的回应,是接近还是远离,是密切还是抵触,去考虑本人对孩子的教育终究该如何控制轻重缓急。

终究怎样教育孩子,才干表达我们的爱,而不会形成对孩子的伤害呢?

01

教育孩子要控制一个准绳:

对事不对人

其实,对事不对人,说的是一种人际交往中的品德。

对事,就是只提到这件事,怎样处理,如何看待;

不对人,就是不提及对方的人格、个性,不要去由于这件事攻击对方的人格。

父母假如在教育孩子时,可以做到不上纲上线,只对事不对人,只和孩子说这个事情如何处置更好,而不是责备孩子、贬低以至凌辱孩子这个人,那么就能够在教育的同时极大水平地防止伤害到孩子。

我曾经在街边见到这样的母子,妈妈敦促儿子走路要快一点,怕迟到。

妈妈很耐心,一边推搡着儿子往前走,一边说:“你就是这样、吊儿郎当、拖拖拉拉、看你那个样子能干成什么?上个课总是在家磨磨蹭蹭,穿鞋也慢下楼也慢,走路也不能走快一点,你这个样子读书能好吗?教师看见你这样都恨不得少看一眼!”

那个孩子的表情其实是淡然的,坚持着本人的节拍渐渐向前走着。

原本只是走路慢了一些,可能上学会迟到了,但是妈妈在表达希望儿子快点的时分,并没有只是说走路,而是在“小题大作”,总结孩子是拖拖拉拉、吊儿郎当,并且预言说孩子这样未来什么也干不成,读书也不会读好,连教师也不会喜欢他。

能够说是,对本人的孩子,全方位的否认。

原因就是这一件上学路上的小事。

不难假想,假如妈妈不断都是这样在教育孩子,从一件小事能够联络到孩子的人格操行将来,那么这个孩子估量整天都要处在最密切的人的激烈否认之中。

他感遭到的是妈妈的教育?

还是无法挣脱的扑面而来的负能量和强行贴在他身上的一个又一个糟糕的标签?

这样的孩子,表情淡然,年岁小小就将本人和父母隔绝开,犹如活在自我的世界中,叛逆而孤单,不是没有缘由的。

02

带着心情去攻击孩子,

你的爱就变成了伤害

这个焦虑的妈妈可能从未察觉到,本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分,带入了大量的负面心情,其中包括了对孩子表现的不满,但也并不只仅是和孩子相关。

我们会由于一件事勾起我们那些被压制的心情感受。

比方晚上回家孩子的吵闹或者犯了一些小错误让我们生气,这些生气的觉得出来的时分,还会带出我们白昼在工作中和人际交往中被压制的其他愤恨的心情;

可能你被指导误解,被指摘了两句但是不敢埋怨指导,压制了对指导的愤恨;

可能你白昼给老公发了一堆微信,他又说忙,只回复了一条,你压制了对老公的不满;

还有对本人的不满、对生活现状的不满,这些愤恨、仇恨、焦虑,都可能会在你面对最无抵挡还手之力的孩子时,本能地跑出来。

假如没有察觉和控制,你很难做到对孩子的问题避实就虚。

当那些过去的如今的,和孩子有关或无关的心情涌上来,你会无法控制本人,于是把你的愤恨全部化为对孩子的攻击。

是的,这就是一种攻击。责备对方的人格、说他肯定做不成任何事情,读不好书,谁看见都烦,这样难道还不是攻击吗?

但这就是人的心理机制运作的样子,而且让人十分难以察觉。

由于它发作在你的潜认识中,当你表述出“可能伤害”孩子的话语时,其实你不是真的刻意要去伤害你最爱的孩子,你也不是真的要去侮辱他。

你这样做,是由于人的内心就是会在平安的密切关系中投射、发泄我们认识不到的被我们压制的一些负面心情和能量。

所以察觉和孩子相处时本人的心情,是作为父母的重要功课。

“看到”这种不易被察觉的攻击,看到本人的话语背后的心情,将它和真正的教育辨别开,就能改动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就能做到在教育孩子的时分,让他感遭到爱,而不是伤害。

03

看到本人的心情,才干表达爱

“为什么我总是无法控制教育孩子时的心情?”

为什么我教育孩子时,很难对事不对人,为什么我总是在攻击我的孩子?

答案就是,由于人都有共同的弱点、盲区,你没有可以察觉到,你把对孩子的教育,当做了你其他被压制的负面心情的宣泄渠道。

成年人和孩子是不同的,这种区别就在于我们具有比孩子成熟的心智。

有一个找我咨询的妈妈对我说,“我总是忍不住和我的孩子吵架。”

我问她,“你孩子几岁?”

她说,“八岁。”

她又说:“固然孩子只要八岁,说出来的话特别伤人,几乎是想什么说什么,有时分会要挟妈妈,说要离家出走,还会说‘我不要你管’,‘我本人一个人挺好的’之类的话语。所以她有时分也会和女儿剧烈地争论,本人也会口不择言地说出一些伤害她的话。”

但是,我通知她,“你是妈妈,而她是孩子。”

大人和孩子的区别在于:孩子是很难把控本人的心情,他感遭到攻击,可能他就会马上以他的方式来表达他的还击,除非他很畏惧父母而不得不压制。

父母就不同了,作为成年人,需求看到孩子的无法控制,也需求请求本人对本人的心情加以察觉和控制。

这不是容易的事情,但是这样去努力,却能够给很多父母带来生长和飞跃,以至改善本人的密切关系的质量。

04

孩子会认同父母贴的“坏标签”

有一些父母爱对孩子上纲上线,固然心情不是很激越,也没有口不择言,但是对孩子的教育总是带有一些贴标签、下定义的倾向,动不动就说孩子:“人品不好”“不孝敬不懂事”……

这样的教育,不但难以到达对孩子教育的真正目的,也会对孩子形成心灵的伤害。

孩子会很容易产生自我疑心,即使他在父母面前表现得很抵触、叛逆,表现的“你说的我都不在乎”。

但其实这类话说得多了,还是会让孩子产生一种潜认识认同:我确实是一个不好的孩子,操行有问题的人,我应该对父母怀有内疚。

这种潜认识的认同,可能不会让孩子努力进取,变成一个懂事灵巧的孩子,而会让他真的开展成为父母口中的那种人。

父母对孩子说的话,在孩子的世界里,都是无比重要的话语。

从孩子出生在这个世界上开端,父母这个角色对孩子的口头教育,都会听进心里,渐渐和这些话语交融在一同,构成对本人的定位、等待,构成本人的价值感和人格。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义务,但是如何教育孩子,才干表达我们的爱而不是伤害,则是父母的功课。

只要父母成为更好的本人,孩子才有可能更好地生长。

知春寒
编辑:知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