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哀伤辅导:提供一个哀伤过程

发布时间:

图片

清明时节吃青团的习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寒食节,那时,百姓熄炊,寒食三日,于是以青团等为食。

把青团盛在碗里,一个个油绿如玉,艾草幽香扑鼻,尝一口香糯绵软,油腻悠长,很是好吃。

每到清明时节,人们纷繁踏青郊游,扫墓祭奠,缅怀先祖。这是大家一同共同参与的一场浩大的祭奠。

这样固定的吊唁典礼,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哀伤的心理过程,对丧失有着重要的心理修复功用。

扫墓时,经过一套有形的程序,清算杂草,修整坟墓,祷告、祭拜,放置鲜花……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人晓得并承受逝者已去,完成与丧失客体的别离。

什么是失落?

“失落”这个词依据The    Barnhart    Concise    Dictionary    of    Etymology的解释,大约在公元1200年开端被运用,同义于死亡与破坏,最原始的意义为:被剥夺。可延伸含义为:“对那些曾具有过的某人或某物,我们再也无法具有了”。失落来自于被剥夺。当我们所具有的,有重要意义,熟习的事物,无论是有形、无形的,被夺去、或失去了,失落感就情不自禁。当失去的和我们的关系越接近,对我们越重要,那种空虚、别离的失落感就越加猛烈。紧接着失落,我们可能会感到悲痛、愤恨、愧疚、孤单、无助、震惊等。也可能回绝置信失落的事实,更可能会失眠、失去食欲、感到无力,工作难以集中留意力、不想面对别人等。这些反响与感受都是正常的。阅历失落事情后,每个人的反响水平不一,但大多数人在经过一段时间后,能顺利地调适并恢复正常生活,但也有些人依然被悲伤紧紧缠绕着。

面对来访者的失落,咨询师们可以做什么

1、通知来访者承受失落的事实,供认失落的无法逆转。

失落固然带来痛苦的感受,但这些痛苦必需被体验、面对,否则借着病症或其他方式來影响我们。

2、提示来访者暂时防止做严重的决议,由于失落与悲伤会影响我们的判别力。

3、辅佐来访者找到合适调养身心的环境,重新顺应生活。

可暂时避开会让本人受伤、不利恢复的环境,并寻求亲友的支持。并尝试以不同的角度对待本人、失落的经历与如今的生活,寻回对本人生命的掌控感,将情感、生机投注于新的目的、新的人、事、物之中。

悲伤是什么?

悲伤不只是难过〈Sadness〉的心情而已,它所包含的是生理、心情、认知与行为的各种由于失落而产生的自然反响。人面对到失落时,身心灵到遭到一定水平的重创,接受繁重与庞大的压力。生理方面,因应失落的反响,包括会胸闷、窒息感、四肢无力、发抖、口干舌躁、头晕目眩、血压上升、胃闷或反胃等等。心情方面,各种交织交叠的心情都有可能会呈现,可能同时觉得愧疚,又觉得摆脱;也可能觉得悲伤,又觉得愤恨。其他象是无力、无助、无望的觉得,更是常见于悲伤反响之中。认知方面,便是会有很多念头,象是会为事情的发作找一个解释,或会有一些想法来通知本人要怎样面对这样的处境。例如:“我该怎样办?”“怎样会发作在我身上”“我好想再见到他”…行为方面,则是因应心情反响与认知反响所产生出来的行动。可能会不时的翻阅已故者的照片,或是会常常不盲目的往墓地去探望已故者,或是哪里也不想去,想先暂时远离社群,都是一种因应失落的行为反响。

咨询师停止哀伤辅导的根本准绳

1、强化死亡的真实感

生者必需接纳“死不复生”的事实,才干面对因死亡而惹起的复杂心情与反响。但有时面对亲友的忽然离去,会让人产生激烈的不真实感。强化死亡的真实感的最好办法之一,是鼓舞生者面对死亡和议论失落。

例如:灾难发作时你在哪里?当时的状况怎样?如何发作的?是谁告知你的?葬礼怎样举行的?亲友们是如何谈这件事?相似这些问题的讨论都有助于检视死亡事情的发作,来强化死亡的真实感,让生者承受死亡发作的事实。

2、鼓舞悲伤者适度地表达悲伤心情

大局部哀恸的心情都是令人不安的,例如:恐惧、无助、愤恨、愧疚、慌张、焦虑、压制和悲痛等。随着这些心情的表如今失落发作的初期,会有麻木、幻听、幻觉、梦想、紊乱、托梦等悲伤行为呈现。心理治疗师应认识这些悲伤心情和行为是一种“正常的”,而鼓舞做适度地表达以纾解不安。

辅导悲伤必需要发觉失落对悲伤者的意义及冲击,例如:愤恨的心情对象是谁?愧疚的详细内涵是什么?幻听、幻觉、梦想的内容是什么?

心理治疗师应恰当且有效地予以评价,检定出较为明白的问题焦点。否则,不论心理治疗师能引发几或多有深度的觉得,都不算是有效的辅导。但是辅导过程中,心理治疗师引导悲伤者表达悲伤心情时,谈到与逝者的往事最好从鼓舞正向的回想开端。假如谈判时悲伤者先从负向的回想谈起,即便正向的心情很少,心理治疗师也应想方法鼓舞他谈谈逝者的一些益处,或过去曾享有的美妙回想。这样才干够让悲伤者透过辅导再阅历对逝者的矛盾心情。

3、协助悲伤者适度地处置依附情结

对悲伤者而言,顿时失去了一位长期密切的依附者,必然会产生堕入绝境的无助、恐慌、茫然、苦思的反响。辅导员应该协助生者适度地处置这种依附情结,理解悲伤者在处置与逝者的依附关系所面对的问题。或许他舍不得分开曾经全毁的家园、或许他想要尽快分开这个让人难忘的伤心肠、或许他以为树立新关系,将本人的情感从逝者身上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对逝者是一种惭愧、或许他以为基本没有人能够取代逝者的位置,这些质疑可能是对的,但必需辅佐他们面对并做恰当的处置。但是有个准绳辅导者必需要留意的,就是不要鼓舞还处在剧痛期的悲伤者做任何严重改动生活的决议,如:变卖财富、改行、换工作、领养孩子、很快跳入一个新的密切关系中。由于在极为悲伤的时辰,心情尚未稳定,很难有好的判别力,并且容易产生不良顺应而影响到将来新情境的顺应或新关系的树立。重要的是通知他,不要仅为减轻如今的痛苦匆促做决议,当他准备好时,自然就有才能做决议并采取行动。

4、从短期危机处置到长期悲伤疗程

悲伤辅导是一种割断依附关系的渐进过程。危机处置是在辅佐生者在短期内减除危机障碍和促进生活顺应才能。事实上,危机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一切的危机必需有完毕的一天。但是对某些人来说,悲伤却是长期的疼痛,需求时间来疗伤,更需求持续的支持。因而,悲伤辅导应从短期的危机处置转为长期的悲伤疗程,才干到达悲伤辅导的目的。当然,个别辅导是其中办法之一,可是限于人力,采取丧失团体(悲伤者自助团体)的团体辅导方式,应该是一个可能给予的有效而持续的支持方式。

5、心理治疗师应有才能识别“正常的”与“病态的”的悲伤行为

当一个人面对“失落”时,不只在肉体上会有极度的痛苦,在身体上也会产生明显的疼痛和变化。普通而言,在哀恸的过程中,都会感遭到身体的不舒适。最普遍的病症是:头痛、消化不良与四肢疼痛。还有如:失眠、暴躁、不安、忧伤、缺乏或进步食欲也是很平常的现象。有的人会从事剧烈的活动,而有些人却提不起兴味。肌肉慌张、疲倦、记忆力不好及无法专心等情形,也会随同哀恸而来。有些人会有过敏性的反响,另有些人会有双手哆嗦、心脏悸动、晕眩、与呼吸急促等因极度焦虑而起的特性,还有人会有与其已死的亲人类似的病兆。

心理治疗师要有识别悲伤行为表现的才能。

在辅导过程中,心理治疗师会面对没有严重失落经历的人,误认其正常悲伤行为表现为病态行为,而形成更为严重的不良顺应。反之,辅导者亦有可能将正常悲伤行为当作病态行为辅导,招致延误治疗,以至加剧悲伤的病态行为表现。因而,辅导者必需具备识别“正常的”与“病态的”的悲伤行为的才能,才干提供高质量的效劳。普通而言,“正常”或“病态”的区分,应以该悲伤行为能否在常态的悲伤期间所表现而定。若常态悲伤期表现出过激的病症,心理治疗师视实践状况给予恰当的悲伤治疗是必要的,特别是生理上的疾病必需先肯定并转介到医院承受治疗。否则仅给予悲伤者支持并再保证这些行为其实是正常的,即能协助他渡过正常的悲伤期。

假如悲伤者过了正常的悲伤期,还有下列的不良防卫或顺应型态,例如:畏缩、回绝正视逝者遗像表示悲伤者还停留在不真实感,而采取不安康的心理防卫机转来减轻其焦虑。或长期保存与逝者有关的物品等等行为来消弭别离焦虑,就是显现出不安康的顺应形式。假如滥用酒精或药物来面对失落,而招致激化悲伤经历,障碍哀悼的调适过程,心理治疗师则需采取积极治疗态度,必要时需求转介。

6、心理治疗师不要用陈腔烂调来安慰悲伤者

特别要提示心理治疗师,不要用那些对哀恸当事人没有协助的陈腔烂调,例如:“做个英勇的男孩!”“生活是为了活下去”“一切很快就会完毕”“你会站起来的”“一切将在一年内过去”“你会越来越好的”“刚强、再刚强”等等太过笼统却毫无协助的“抚慰话”。

哀伤辅导战略探析为丧失提供一个哀伤过程

一、人生中的丧失

丧失是指失去接近的人,可能是死亡或者是分开,失去将来的各种可能性,以至形成身体的损伤等。丧失会给人带来悲伤,亲人的死亡或离去,使人有一种被丢弃感,与内心世界衔接的客体的消逝,会带来无助感,以至会有负罪感,以为丧失者可能会以为亲人的离去是本人的错。

二、哀伤及哀伤过程的必要性

丧失必然带来哀伤。正常的悲伤,是经过悲伤而到达心理的康复,即丧失的痛苦的解除。遗憾的是,并不是一切的人都有时机为他们的丧失停止过吊唁,完成有效的哀伤过程,使他们的丧失得以修通。内疚感、逃避等情感与行为,常可能不断随同着他,成为未处理的悲伤的病症。长大的过程中,他感受不到真正内心的快乐。

三、心理治疗辅佐哀伤和修通的过程

(一)确认和了解丧失的真实性——供认丧失

供认丧失的治疗的功用,就是协助求助者停止理想性检验,接纳丧失或者分开的事实。这能够使那些有丧失但不断承认的求助者能够面对真实的丧失。承受事实加上辞别典礼是充溢疼痛的过程,所以无论是心理剧还是工作坊一定要发明充足的条件。停止角色扮演,复原生活真实场景。当事人能够作为观众。认识到事态的开展变化或者分开的事实。当事人既是亲历者,又是旁观者,它是本人的故事,同时又是他人的故事,是她本人的痛苦,同时又是他人的痛苦,这种半参与半旁观的情形之下,她自动取得了客观立场,协助她走出创伤事情。最后要说出再见。有的人在心理剧中,会失声哭泣,也会晕倒,这是一种心情宣泄,也是一种自我维护。

(二)表达、调整和控制悲伤——宣泄哀伤

肉体剖析为丧失者提供了一个诉说气氛,能够表达对丧失的客体的爱与恨,表达时会随同激烈的情感体验,以至忧伤(Frued,1923),而这是与丧失的客体别离的过程。当然也适用于其他的丧失。针对宣泄悲伤,常用的心情处置战略有:

1.空椅子技术 

空椅子技术是格式塔流派常用的一种技术,此技术普通只需求一张椅子,把这张椅子放在当事人面前,假定丧失客体(亲人、朋友或希望等)坐在/放在这张椅子上。来访者把本人内心里想对他/它说却没来得及说的话,表达出来,从而使内心趋于平和。这个过程协助当事人完成了与丧失客体没有来得及的辞别,宣泄了当事人的怀念与哀伤,处置其内心的自责与歉疚。

2.角色扮演

让当事人扮演丧失客体的角色,经过扮演,换位考虑,当事人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深深了解所扮演角色的想法,领会到丧失客体对本人可以好好生活的希冀,以此作为调理消极心情、继续生活下去的动力之一。

3.保险箱技术

保险箱技术是靠想象办法来完成的。辅导者指导当事人将丧失招致的负面心情放入想象中的容器里,行将创伤性资料“打包封存”,以完成个体正常心理功用的恢复。另一种做法是辅导者指导当事人将已失去的美妙局部锁入一想象的保险箱里,钥匙由他本人掌管,并且能够让他本人决议能否愿意以及何时翻开保险箱的门,来重新触及那些记忆以及讨论相关事情。此办法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缓解当事人的负面心情。

(三)转移与丧失的客体的心理联络——完成辞别

我们通常会经过一系列的典礼活动完成对丧失的辞别,这关于丧失者有很强的心理修复功用,辅佐丧失者面对别离,承受逝去者“在别处”的事实。典礼的意义是它代表完毕一个活动,同时开端新的活动。如追悼、写信、鞠躬、写回想录、哀诗、祭酒、祷告等;这些利于当事人完成安康的别离,引导新的动身。此外,这个过程也能够经过集体方式完成,强化典礼感,到达相互分享与支持的目的。

(四)修复内部的和社会环境——重建自我

上述哀伤辅导技术只能处置丧失当事人的一局部问题,即心情搅扰。而社会支持,即一些亲友或支持性团体主动的协助对当事人是很重要且有效的。分享相关体验,提供实践的倡议及讨论应对方式可以协助当事人更快的从丧失事情中走出来,开端重生活。

那些可以协助哀伤者走上恢复之路的行动,请求当事人和有心协助他们的人具有高度的专注、开通的思想、激烈的意愿和足够的勇气。


知春寒
编辑:知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