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会保卫本人的人,是如何一步步失去本人主权?那些总被当软柿子的人,又是如何走入自毁和伤害他人的极端呢?
01
前阵子有个朋友约我出来聊天。
她最近得了抑郁症,正在吃药和承受心理咨询。
我们大学时分在社团认识,她健谈开朗,很照顾人的感受。假如不是有心理学根底,恐怕我在听到她得抑郁症的音讯后,也会相当讶异。
随着聊天的深化,我才发现她随和的表面下,压制了很多不舒适的感受没有说。
大学时住宿舍,她断断续续失眠了两三年。
她对睡眠的光线和声音十分敏感,但有个室友由于男友隔三差五的加班,总会不时在深夜里,忽然翻开台灯和刚回家的男友视频。
其他室友倒是睡熟了,只要她一个人在被窝里,塞着耳塞听着耳边嗡嗡的对话,戴着眼罩的眼睛还是能感遭到亮光。
生物钟一被打乱,即便等到室友关灯睡觉,她还是要辗转一两个小时才干入睡。
睡不着。
隔三差五地失眠。
一开端想过启齿和室友说,但话到了嘴边又憋回去了,怕说了室友不开心。
前几次没说,后面就更难启齿。
几次之后,她开端压服本人,谅解一下室友异地恋的不容易。
过了一两个月,她承受了这个事情,每次室友一开台灯,她就听着歌看着天花板,越看越苏醒。
直到大三下学期,由于检查出了身体的缺点,需求持续休息,她才找了个理由搬进来。
室友至今都不晓得她因而失眠了那么久。
这种形式不断在她的生活中运转。
大学社团中,由于她很随和,所以常常被叫去做一些他人不愿意做的辛劳活。她做了几次也觉得不开心,但说不出来,只能继续做着,抚慰本人反正比拟闲。
工作后,指导随意定了个太高的目的不敢反驳,拼命去做做不到,最后挨了骂;开会时同事甩锅给本人,不敢站出来说话,虽然内心冤枉满满。
几段恋爱也是这样不疾而终。
男友容许来接本人,结果和朋友聚会不当心喝了点酒,很晚才想起通知她不能开车,那时分她一个人在公司里曾经等了一个多小时了。
她当时内心失落透了,但到对话框里,她回了个 “没关系”,然后默默地本人打车回了家。
每段爱情到最后,都是由于相似的绝望累积太久,感情变得越来越淡,最后不了了之。
不舒适,不敢说;不舒适,抚慰本人;不舒适,就渐渐远离这段关系....
直到承受了一段时间的咨询,她才发现憋着憋着,是能憋出抑郁的。
02
“你不舒适为什么不说?”
当我问到这个问题时,她下认识回:说了没用,还更糟糕。
小时分的她身体娇弱,常受欺负,回到家哭个不停。妈妈听久了觉得烦,责备她就晓得哭,是个没用的爱哭鬼。
渐渐地,她就不哭了。
而弟弟小时分性格直率,经常由于 “顶撞” 爸妈被打。她每次都在一旁看着,不敢出声。
有一次弟弟不当心挡住了电视,爸爸刚好由于工作上的事情烦心,就冲弟弟大发脾气。
弟弟很不服气:“我只是不当心,你为什么发那么大火!莫明其妙!”
爸爸听到后火气更大,马上拿起皮带抽打他,一边打一边说弟弟嘴硬,该打。
这些阅历都在通知她:不舒适、不开心、愤恨,都是不能说的。
一旦表达出来,就会被轻视和厌弃,以至会被对方给打压下去。
于是每一次愤恨、冤枉、焦躁喷涌而出的下一秒,她就马上退了回来。
但这种暂时的宁静,躲藏着更大的危机。
心理学上把这种试图释放攻击的动力,叫做攻击性。
这是一种人的本能。
一个人的攻击性,假如不向外释放的话,就会转向攻击本人,没有第三个出口。
当攻击性被以为是好的,被允许表达出来的时分,我们就会渐渐学会如何合理地表达。
例如温和地回绝他人、坚决地表达愤恨,合理地划清边境。
而当它被以为是一件不好的、不被允许的事情时,可能会有两个结果。
一个是转向本人。
就像我那位朋友一样,不时转向本身和合理化,成了一个老好人和软柿子。
边境不时被进犯,没有维护本人的才能,内心却直积压着负面的心情。很多抑郁,就是这样产生了。
另一个结果,是不合理的释放,这将会带来宏大的摧毁或团结。
03
之前看过一个很经典的电影《黑天鹅》。
女主角妮娜是个乖乖女。
图片
妈妈当年为了生下她,放弃了本人的事业,并常常以这个理由干预女儿的生活和决议,对她严加管控。
她的表达是完整失效的。
小时分每次上芭蕾课前,她总哭着不愿进教室,但妈妈为了圆本人的芭蕾梦,一次次把她推进去;
有一次妈妈买了蛋糕,她启齿说了一句如今不想吃,妈妈立马变了脸色,拿着蛋糕作势要往渣滓桶扔,吓得她赶紧抱歉,立马一口口把蛋糕吞下去;
妈妈喜欢不时闯入她的房间,不让她的房门上锁,她需求隐私,但怕一说妈妈又变脸,不敢说。
直到竞选了芭蕾剧《黑天鹅》的主角,她的生活才发作了转机。
在这个剧里,她既要扮演文雅仁慈的白昼鹅,又要扮演大胆火辣、敢爱敢恨的黑天鹅。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很敏锐地发觉到了她的问题:
太乖、太假、不像是一个真实的人。
一直没有释放本人的攻击性,跳不好黑天鹅。
而不巧,她的竞争对手是一个勇于直面愿望、表达感受的人,所以她跳起黑天鹅十分有力气。
在竞争对手的步步紧逼之下,她为了找到黑天鹅的觉得,学着释放内心那股压制太久的汹涌心情。
她开端表达本人。
在妈妈试图用放弃事业来绑架她时,她说:那份事业是 28 年前母亲身己放弃的,不用再提起;
当妈妈再次进入她房间时,她关门夹住了妈妈的手,等妈妈痛得把手伸回去之后,她找了根棍子堵住了门;
当妈妈觉得她最近太猖獗,帮她取消了《黑天鹅》的扮演时,她通知妈妈:她想去。在被阻止之后,她扭伤了妈妈的手,逃出那扇家门。
当压制太久的攻击性一旦释放,便变成了一发不可拾掇的毁坏力。
她在扮演前和竞争对手吵了一架,不测向竞争对手的肚子捅了一刀。
等到了舞台完毕,她看到本人血淋淋的肚子时,才发现那个充溢攻击性的竞争对手,不过是本人团结出的一个人格。
当一个人的攻击性从小被无限地压制,他只能走向2个结局:
抑郁,或者摧毁。
若在这个轮回中,当他有幸察觉到一些不对劲,在往后的日子,他仍需求阅历漫长的波折和学习,才干成为活出不好惹的本人。
而最好的结果,是从小就能被允许释放本人。
04
曾经看到过一段话,描绘了攻击性活动的场景:
你攻击了我,而我带着爱容忍了你的攻击,还深深天文解了你的不安。
这意味着,你的黑色生命力被我看见和允许,并经由我爱的眼光,转化成了白色的生命力。
允许、接纳和了解,能够让带有毁坏的攻击性,变成积极的生命力。
我觉得这是父母给小孩最有生机的礼物了。
之前看过一个万圣节整蛊小孩的视频。
所谓的整蛊,就是熊爸妈们把孩子们挨家挨户要到的糖果藏起来,然后通知他们,糖果被爸妈吃了,录下他们的反响。
听到糖果被吃掉后,大局部小孩都是花式地哭,捂脸哭、大哭、躲在房间里哭.......
但其中有几个小孩的反响让我很惊奇,他们不骄不躁,直接表达了本人的心情。
△批判妈妈这样做不礼貌
△愤恨地表达本人的绝望
△正告妈妈
△直接说“厌恶/恨”
我恨你
我厌恶你
你太让我绝望
这样做十分不礼貌
......
这就是一个人心爱的东西被无理抢走时,正常的反响。
其中有个妈妈听到这些话后,第一反响是:
你肯定真的要恨妈妈吗?我是你妈妈,你怎样能恨我呢?
一下子就让孩子觉得内疚了,把心情又憋了回去,转向攻击本人。
但这个时分的愤恨,不是很正常吗?
允许他们说出来,然后给他们一个反应。
假如是本人错了就放下父母的架子,真诚地抱歉;假如是其他缘由,再看如何去处理。
要让他们晓得:不舒适就说,这样才有沟通和处理的时机。
电影《怦然心动》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女儿有一天发现本人心爱的梧桐树要被锯掉,她赶紧爬到树上迟迟不肯下来,不断在抗议。
但梧桐树是合法被砍,下面的工人不时发出正告:再不下来就直接锯树了。
爸爸担忧女儿的平安,爬上了树,严肃地通知她,他晓得她很舍不得这棵树,但为了平安,她如今必需下来。
女儿最后不得不下了树,整天闷闷不乐。
几天后,爸爸画了一幅梧桐树,放在她的房间里。女儿看到画之后十分惊喜,失落的内心有了新的寄予,悲伤的心情也逐步缓解了。
爸爸的举措教会了她两件事情:
即便心情再汹涌,也不能以自我伤害 / 伤害他人的方式去表达;
即便不能取得想要的结果,也要去表达,最少心情能被看到和释放。
在不舒适的时分,能站出来说,合理地争取权益,承受客观的不可得。
这可比简单的压制和懂事,要安康多了。
知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