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最需要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
知春寒

图片

说到抑郁症,我想起和心理咨询师的一次聊天,他调侃道:“抑郁症真的没有特别好的治疗方法或许是可行的让抑郁症患者焦虑,然后治疗他的焦虑症”

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来看,抑郁症其实是一种对失去的哀悼。如果一个人抑郁了,你让他快点好起来,就相当于剥夺了他对损失的哀悼。

抑郁症真的像老师说的,没有特别好的治疗方法吗?想来,自喜剧大师罗宾·威廉姆斯和译者孙仲旭去世了,我们已经保存了太多关于抑郁症的问题。为此,笔者采访了心理学家王继坤(以下简称“问”和“答”

( 01 )311311)

问:

德国心理学家乌苏拉·克努贝尔在他的书《不要恐惧抑郁症》中指出,:

所有抑郁症患者的一个特点是,他们试图尽可能长时间地隐藏在其中“一切正常”在表象的背后,他们巨大的自控能力和坚强的意志,仍然使他们能够完成日常的义务和要求,同时把自己的病留给自己,不让周围的人察觉。这似乎解释了许多人不 除非自杀,否则我不知道他们有严重的抑郁症。

奇怪的是,是什么原因导致抑郁症患者隐瞒病情,拒绝寻求帮助?

答: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与抑郁症相关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抑郁。所谓抑郁,就是你对做什么都不感兴趣,仿佛世界都是灰色的。但是,并不是说一个人一有抑郁症就一定会被诊断为抑郁症要知道,抑郁症是每个人都可能经历的一种情绪。

第二阶段是抑郁。所谓抑郁状态,就是长时间处于抑郁状态,比如连续几周。当一个人遇到亲人去世或突然失业等重大事件时,很可能会陷入抑郁状态。

第三阶段是抑郁。抑郁症可以分为不同的程度、中度、重度,如果抑郁状态比较轻,大概可以自己完成一些事情,但是如果重度,会影响社会功能,比如——同学可以 不要整天躺在床上、上班族可以 t工作,当他们的社会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时,他们就会被诊断为抑郁症。

你刚才问的问题说,好像有些人平时看起来一切都很正常,怎么会有一天突然做出惊人之举呢?原因比较复杂

很多抑郁症患者往往是完美主义者。不管他们取得了什么成就,他们还是会觉得自己不够好。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来看,抑郁症患者的完美主义倾向可能与早期的养育环境有关。

比如在你早期的教养中,如果你的父母总是觉得你不够好,久而久之,你就会觉得自己不够好(很多时候是潜意识)等你长大了,你会把这种和父母的关系内化到你的身体里,也就是说,别人对你这么苛刻,你也会对自己这么苛刻,即使你结婚了,成功了。

另一个原因是,抑郁症患者其实很难表达自己的情绪。大多数抑郁症患者追求完美,他们可能会觉得“如果我向别人求助,是否说明我是一个不完美的人?这就导致很多时候抑郁症患者不会过多的向别人表现自己的困难或者愤怒。

要知道,抑郁是一种愤怒,这种愤怒有很多来源,可能是因为“我觉得自己不够好,我生自己的气”另一种情况是,一个人似乎在各方面都很完美,但事实并非如此他不需要别人的帮助,但突然有一天他爆发了。如果是这样的话,大部分抑郁症患者会更有:的感觉“也许我 我真的不够好我不该 不要发脾气”一个抑郁的人发脾气后会有负罪感、羞愧、他责怪自己,但别人不怪他我不知道,他赢了不要告诉别人。

第三个原因是抑郁症患者的自卑。自卑和他的成绩关系不大。事实上,有些抑郁症患者可以做很多事情,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他们仍然觉得自己不够好,还得不停地做各种事情。一旦停下来,他会觉得空虚,会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一旦停下来,这种空虚会压垮整个人。

以上种种原因决定了部分抑郁症患者极力隐瞒病情,拒绝寻求帮助,最终导致除非自杀,否则没有人知道自己有重度抑郁症。

( 02 )311311)

问:

不久前,我们听到了翻译家孙仲旭因抑郁症自杀的消息。听说后发现网上有很多文章分析原因,试图了解自杀者的心理状态。

患有抑郁症的人写道,这样的分析对那些患有抑郁症的人没有任何帮助,只是越来越大的压力影响了他们就医的勇气。

如何看待这种说法?如果那 在这种情况下,什么是合适的呢?

答:

近年来,心理健康逐渐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许多名人也患有抑郁症所以很多人开始关注抑郁症也就不足为奇了;他们中的一些人写关于抑郁症的文章,这不是什么大事。问题是,这样的文章是谁写的?文章内容对抑郁症患者有帮助吗?这就需要观众仔细辨认了。

我记得一位抑郁症患者曾这样描述他患抑郁症时的感受:我觉得我我陷入了泥潭,好像下面的泥土拼命想把我拖下去,但我没有我没有力气挣脱…

对他们来说,如果此时接收到一些负面信息,他们可能会被诱惑更深地陷入冥想状态,反复思考一些不好的事情。说到这,我觉得这几年地震很多几乎所有的电视台都播放这种悲惨的画面我不 我不知道当你看到这样的照片时你会有什么感觉?很不舒服)对!

事实上,创伤性场景或经历的反复呈现,无论是在电视上还是在文章中,对观众都有类似的影响。如果受众本身就是一个抑郁的人,在接受了太多负面消息后,他很可能会更多地陷入自己的内心世界,更难找到生活的希望。

但是,如果这样的分析文章是某些专业人士写的,考虑到他们能深入了解抑郁症的病症,比如发病、症状、治疗等方面的情况,那么他们写的东西对抑郁症患者是很有帮助的。

( 03 )311311)

问:

据说调节抑郁症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拓展患者获得快乐的途径和方法。但我们观察到,抑郁症患者往往处于非常抑郁的状态,因此不愿意做任何活动。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想知道为什么——名抑郁症患者如此“懒”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鼓励患者做某件事会不会适得其反?

答:

这里还提到的是轻度抑郁症、中度和重度。

轻度的就是“我 我最近状态不太好,但是它 我可以做一些事情”也就是说对患者的社会功能影响不大。在这种情况下,给患者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是有帮助的。

但对于中度或重度患者来说,你越是说“你快好起来吧”他能做的越多不要变得更好,因为这会让他感觉更好“我 我真的不够好你们都让我变得更好,但我可以 不要做任何事It 这对我太难了”这不是说这个人懒,也不是说这个人道德不好,而是因为抑郁症确实是一种病,需要治疗。

如果一个人真的经历过那种深度抑郁,他会发现,当他抑郁的时候,不管别人说什么,他只是赢了 不要听。这也是为什么重度抑郁症患者需要药物治疗的原因。

重度抑郁症病人 他的社会功能完全受损,当他的抑郁症非常严重时,他几乎无法思考,但我们在做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时,需要来访者思考一些东西、领悟一些东西的。

所以,当患者出现严重的抑郁症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给他们一些药物,让他们的情绪稍微好转一点,让他们冷静的思考别人说的话,从而在他的心理层面上做一些工作。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真正帮助他们呢?

其实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他们最需要的不是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与情绪的联系。我可以 我不记得哪部电影有这样的情节了,:一个人可能失去了家庭,他的朋友想帮助他,而不是告诉他很多“应该这样”应该那样”,而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静静地陪着。

我认为我们 你要去帮助别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把我们认为对的东西强加给他最重要的是知道他需要什么样的帮助。

( 04 )311311)

问:

记得有学者说过,抑郁症不仅对当事人痛苦有害,而且“有利”是的,因为抑郁起了作用“强制保护”的作用。

在学者 s认为,如果没有抑郁症这种东西“刹车提醒机制”我们的生活跑车会越跑越快,最终会着火、烧伤,也就是极度疲劳而死。

想问的是,这种说法是试图从心理治疗中乐观的角度来解读抑郁症,还是基于现实?

答:

上面讲的给抑郁症患者一定的时间,其实也和这个保护机制有关。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来看,抑郁症其实是一种对失去的哀悼。如果一个人抑郁了,你让他快点好起来,就相当于剥夺了他对损失的哀悼如果他缺少这种丧,他可能一生都在重复失去的模式。

我记得国外有本书叫《必要的丧失》,讲的是我们一生中会遇到的很多损失,比如亲人的去世、恋爱失败、学习不好、丢了工作…而且每一个新的年龄阶段都会失去——40岁,30岁的状态是很不一样的。

这些方面的缺失都会让我们感到失落、悲伤甚至绝望,这个时候,抑郁是保护我们身体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因为,如果在失落的状态下出现了抑郁,那么我们就会相应地减少身体的活动,这就起到了作用“踩刹车”的作用。

( 05 )311311)

问:

心理治疗的一个基本假设是,与回避相比,、麻痹和其他了解疼痛是什么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获得控制感,降低疼痛程度,并使改变成为可能。

但是为什么对于抑郁症,尤其是重度抑郁症,单纯的心理治疗效果并不明显?是因为重度抑郁症患者完全失控了吗?

答:

对于抑郁症的治疗,国内外通行的做法是:

对于轻度抑郁症做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如果是中度抑郁症心理治疗可以,但最好配合药物治疗;

到了重度抑郁症尤其是被发现有自残行为的人,一定要住院治疗,等他的抑郁情绪得到控制后,再配合适当的心理治疗。

对于重度抑郁症,为什么单纯的心理治疗效果不明显?

那个 因为大多数严重的抑郁症已经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社会功能。比如一个母亲得了重度抑郁症,整个人都沉浸在特别不好的状态中她有负罪感,甚至有吃东西的罪恶感她想自杀,但又怕孩子死后没人照顾,所以可能会先把孩子杀了再自杀。所以,重度抑郁症患者最大的不良后果就是自杀,甚至是延伸自杀。

在这里,我给抑郁症患者一些建议

第一,可以寻求支持。我记得:有个研究,里面有两组被试每个受试者都有一个绑在脚踝上的电极,并接受电击刺激一组受试者与和他亲近的人手拉手站在一起,而另一组则没有实验表明,前一组受试者会感觉好得多。所以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如果有亲密关系的支持,对疾病的恢复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抑郁症患者需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无论是对家人还是朋友。

第三,寻求专业帮助。抑郁症不是道德问题,而是一种疾病。精神病医生可以对病人进行评估,看看他的情况如何如果各方面都比较适合心理治疗,他就需要心理治疗师的帮助。

第四,可以设定一些具体的小目标。你不 你不需要和自己过不去,你必须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不要设定太大的目标。

( 06 )311311)

问:

据观察,一方面,抑郁症的发病往往与家庭功能不良有关,另一方面,抑郁症患者往往损害家庭功能,因此家庭功能与抑郁症形成循环因果关系。

了解这种循环的因果关系,有利于临床家庭心理治疗。我看到你在文章中写道,“当一种家庭模式形成并对家庭成员产生负面影响时,家庭治疗的目标就是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这种模式,恢复家庭功能。

那么,如果家庭治疗已经在家庭层面对抑郁症患者进行了有效干预,成功破坏了恶性循环,是否意味着这种治疗的效果大多局限于抑郁症患者家庭功能的恢复?

答:

为了澄清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先了解家庭对抑郁症的重要性

让 我们先来看看夫妻之间的关系。当我们和喜欢的人相处时,会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可能是在重复自己和父亲或母亲的关系。换句话说,我们会不自觉地找到与父母有一些共同特征的人作为伴侣,在伴侣身上重复我们与父母的关系模式。比如你可能会觉得监狱里没人会和犯人谈恋爱、她们也很难找到对象结婚,但问题是有些女生会找有犯罪经验的人做对象。怎么会这样?

国外研究发现,这些女孩大多有在家庭环境中犯类似罪行的父亲。想必小时候我们已经习惯了和父母和自己相处的模式长大后,我们按照这种模式寻找伴侣,因为那 这就是我们对亲密关系的理解。所以如果一个人谈过很多次恋爱,让他回忆这些他喜欢的人有什么共同点,我觉得会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答案。

另一种情况是什么?如果有些人小时候在家庭中没有被照顾,比如一个女孩,她爸爸从小就总是批评她、打骂她,她会想“我讨厌我爸爸我以后一定要找一个和我爸完全不一样的人”但后来,她要找的人可能表面上和她父亲完全不同,但实际上,那个人有她父亲没有的一些特征 我不想找这就是所谓的分析强迫性重复。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我们在寻找配偶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重复过去的模式,所以有的人一生中可能结过很多次婚,但可能每次婚姻都重复同样的模式。

所以有人说遇到婚姻问题或者感情问题想换人的时候,其实可能更重要的不是换人,而是想一想:是什么样的模式让两个人走到了一起,什么样的模式让两个人产生了冲突?还有修复的可能吗?两个人的关系能在现有基础上改变吗?这才是最重要的!否则,即使是一个新人,这种模式也会重复。

另外,就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如果你和父母的关系有问题,你可能会在你和父母的关系中重复这种模式的孩子。也就是说,我们会不自觉地向父母学习,继承他们对待我们的方式,然后我们也会用这些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

知道了家庭在抑郁症中的作用,什么情况下适合做家庭治疗?

我记得当许多患有抑郁症的人来寻求帮助时,他们通常不 不要直接说“我抑郁了”,而是会说“我可以 这些天我睡不好”我头痛,而且我不 我感觉不舒服”如果进一步问,可能会遇到一些生活事件,比如孩子是不是不愿意上学、在学校有一些冲动行为等问题,或者和老公长期有矛盾冲突、与其他家庭成员长期不和等等…

简而言之,他们赢了不要说他们有抑郁症。

如果有抑郁症,那么先看看抑郁的程度,再决定是选择药物治疗还是心理治疗还是两者结合;其次,让 让我们看看是进行个体治疗还是家庭治疗合适。

如果一个人有一定的心理认识,与出身家庭有明确的界限,那么就可以用心理动力学对他进行个体化治疗;如果他的父母一方或双方也患有抑郁症,或者他的父母长期矛盾,或者他与家人有严重的矛盾和冲突,或者他从小就受到父母的严厉教育,认为他就是他自己“不够好”这种情况下,选择家庭治疗对他是有帮助的。

问题中有没有问家庭治疗的效果会不会仅限于抑郁症患者家庭功能的恢复?

事实上,家庭治疗不仅可以改善家庭互动,还可以促进个人的精神成长。而有的不仅仅是改善家庭互动,比如有的人是内化的“不够好”除了增进他和家人的互动,我们还可以让他的家人更支持他、了解他的状态有助于他的康复;如果他的抑郁与他和父亲之间内化的客体关系有关,我们可以让他建设性地表达自己的愤怒,心平气和地和家人沟通发生的事情。

( 07 )311311)

问:

无论治疗什么病,都难免用错方法。作为一名心理医生,你在抑郁症的治疗中见过哪些误区?

答:

说到误区,很多游客会担心吸毒。很多人认为自己只有在抑郁的时候才需要吸毒,或者认为自己一旦吸毒就会变得疯狂,或者担心自己不会停止吸毒。

因为很多患者和家属都会问这样的问题,所以他们做医生的时候几乎每天都会解释这样的问题。说到药物,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药物通过血脑屏障并在脑内达到药理稳定的药物浓度可能需要两周时间也就是说,药物治疗需要两周左右才能见效,有时更快,因人而异。

但问题是,有些抑郁症患者觉得光吃药没用、或者怕有些不良反应,就不继续服用了事实上,药物还没有起作用。如果有轻微的不良反应,适应几天后不舒服的感觉可能会逐渐消失,可以去医院医生那里帮忙调整药物的剂量。

如果药物使用合理,就不会有依赖性。临床上,在治疗初期,抑郁症药物起效需要两周甚至更长时间,所以可能会在最初一两周使用一点抗精神病药物来帮助改善睡眠。明确一点,药物是补充大脑缺乏的神经递质,有经验的医生会确定剂量,不会产生依赖性。

其次,有些人会担心药物后的不良反应。你知道,一种药物的上市需要严格的药物实验药品说明书上列出的不良反应,都有一长串的记录,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不良反应在服药后都会出现,可能只是其中一部分会出现,也可能没有不良反应,因人而异。

另外,也有人认为只有心理治疗就够了。部分重度抑郁症患者自杀、自残行为,对于这类患者在进行心理治疗的同时,有必要使用药物,因为他们一旦产生强烈的自杀念头,就会寻找各种机会。

还有,医生能不能问问抑郁症患者有没有自杀倾向?对于精神科医生来说,有必要问类似自杀这样的问题,而事实上,病人不会 我不介意、我甚至想让医生问这样的问题。

如果他没有t自杀,他不会 我不知道他患了抑郁症?虽然有些抑郁症患者比较隐蔽,但他们可能会通过写遗书或其他方式表达绝望的想法,也有一些线索可循。所以,如果身边的人有自杀的念头,还是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尽可能的提供一些帮助。

王继坤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讲师,博士后

编辑:知春寒